第640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梦见自己戴过的京剧脸谱转世成顺丰胡春华(1 / 1)

《脸谱记:玉皇梦转顺丰尘》

第一章 紫霄宫残梦

玉皇大帝张兴东在紫霄宫的九龙榻上翻了个身,琉璃盏里的仙露晃出三两点光晕,映得他鬓边的玉冠流苏微微颤动。这已是三更天,南天门外的星官刚换过第三班岗,可他却毫无睡意——眉心总缠着团若有若无的朱砂色,像极了年轻时在瑶池戏台唱《挑滑车》时,那抹勾到鬓角的"倒栽桃"。

"陛下又梦到那出戏了?"王母端着安神汤进来时,正见他对着铜镜摩挲额头。镜面里映出的天界至尊,眉眼间竟还留着几分武生的英气。想当年张兴东尚未飞升时,原是凡间戏班的武生,最擅勾脸唱大武戏,那面"十字门"脸谱随他演过三百场《长坂坡》,直到渡劫那日还贴在箱底。

"不是梦,是那脸谱在动。"他指着镜中,果然有淡红纹路顺着眉骨游走,"昨夜见它化作道金光,往南天门去了。"

王母将汤碗搁在青玉案上,指尖沾了点仙露在他眉心一点:"三界轮回本就玄妙,许是哪位仙家借了您的旧物转世。"话音未落,案上的镇纸突然震颤,那是块当年张兴东用的戏台板,此刻竟浮现出"顺丰"二字,墨迹还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

天鸡初啼时,太白金星捧着轮回簿闯进来:"陛下!查着了!您那面脸谱投到人间,托生在江南一户胡姓人家,如今在凡间'顺丰'做主管,名唤春华。"簿子上分明画着张脸谱,额间的"太极图"正是张兴东当年独创的勾法。

张兴东推开云窗,望着下界氤氲的红尘。他记得那面脸谱的朱砂是用晨露调的,金粉掺过戏班老班主的胡须灰,最奇的是右眼旁那道"泪痕",原是他初登台时紧张,用胭脂误画的。此刻那道痕,该在胡春华脸上哪处呢?

第二章 红尘快递簿

杭州顺丰转运中心的灯亮得比早市还早。胡春华站在分拣台前,蓝色工牌在胸前晃悠,上面的照片里,他右眼尾确有颗淡红的痣,像滴没擦净的胭脂。

"胡主管,这批生鲜得赶在卯时发走!"分拣员小李抱着泡沫箱跑过来,箱子上的冰袋正冒着白气。胡春华伸手接住,指尖触到箱面的瞬间,突然没来由地想起段戏文——"某家姓张名飞,字翼德,涿州范阳人氏",嗓门竟不自觉提得老高,惊得小李手一抖。

"咋了这是?"小李挠挠头。胡春华摇摇头,只觉太阳穴突突跳,眼前的快递面单突然变得像戏台上的水牌,地址栏的"西湖区"幻化成"曹营",收件人"王小姐"成了"甘夫人"。他甩甩头,将这荒诞念头压下去——自从三个月前接手这个主管位,总有些奇怪的记忆冒出来:比如看月光像看舞台上的追光,听货车鸣笛像听堂鼓,最离谱的是上周给客户送锦旗,他竟对着"拾金不昧"四个字唱了段《锁麟囊》的流水。

"胡哥又走神啦?"调度员小陈递来杯豆浆,"昨天那个寄往普陀山的件,客户说收件时闻到檀香呢。"胡春华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壁的温度,忽然想起紫霄宫的玉盏。他低头看自己的手,虎口处有层薄茧,倒像是常年握马鞭磨出来的,可他分明只握过分拣枪。

傍晚清场时,角落里躺着个褪色的纸箱,寄件人栏写着"天庭旧物回收",收件地址是"人间百态阁"。胡春华皱眉去撕胶带,箱子里滚出个用油纸包着的物件,拆开一看,竟是面半旧的京剧脸谱,勾的是武生脸,右眼旁那道泪痕痣,正和他脸上的一模一样。

当晚他做了个梦,梦里自己穿着龙袍站在云雾里,面前跪着个白胡子老头,举着本簿子喊"陛下"。他想掀簿子,却被一阵手机铃声惊醒——是凌晨三点的突发件,有批急救药品要从杭州送往黄山。

第三章 脸谱显神通

救护车的鸣笛刺破黄山的晨雾时,胡春华正抱着保温箱往山腰跑。箱子里是给心梗病人的溶栓药,车开不上盘山路,只能靠他两条腿。

石阶上结着薄霜,他踩上去突然一个踉跄,眼前竟闪过片戏台的青石板。小时候奶奶总说他走路像踩锣鼓点,一步是一板,两步是一眼。此刻他下意识调整脚步,竟真如踩在鼓点上般稳当,怀里的箱子纹丝不动。

"让让!让让!"他冲过观景台,惊飞一群早起的山雀。有游客举着相机抓拍,照片里他的身影竟带着层淡淡的金光,像戏台上的"追光"。

到了山顶医院,护士接过箱子时惊呼:"冰袋还没化!"胡春华靠在墙上喘气,忽然发现掌心多了道红痕,正像脸谱上的"通天纹"。这时手机响了,是调度中心:"胡主管,杭州那边突降暴雨,仓库漏水,一批古籍受潮了!"

赶回杭州时,仓库里已是一片狼藉。那些民国线装书泡在水里,纸页像被揉皱的戏装。胡春华急得直跺脚,忽然想起梦里龙袍上的金线——他抱起最湿的几本,指尖抚过纸页,竟有暖流传过,水渍像被晒干般慢慢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