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和德国美女希尔薇丽之间的爱情故事(1 / 2)
星穹下的莱茵河
一、慕尼黑的星象异常
1937年的慕尼黑秋夜,天文台的穹顶像枚倒扣的银碗。希尔薇丽·克莱因将望远镜对准猎户座,指尖划过星图上的标记——连续三周,紫微星的轨迹都在偏离黄道,光谱分析显示它在向地球释放某种未知能量,这违背了她所有的天文知识。
“希尔薇丽,该锁门了。”同事的声音从楼下传来。这位二十五岁的德国天文学家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镜片后的蓝眼睛里还残留着星轨的残影。她将记录着异常数据的笔记本塞进包里,黑色风衣掠过走廊的橡木书架,留下淡淡的鸢尾花香。
回到公寓时,窗外的夜空突然亮起一道紫金色光带,像谁在天鹅绒上划了道裂痕。希尔薇丽冲到阳台,举起随身携带的便携光谱仪,屏幕上的波形图剧烈跳动,最终定格成一个她从未见过的符号——像是条盘旋的龙,又像是枚古老的星章。
光带散去的瞬间,她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响动。转身时,撞进一双深邃如夜空的眼眸。男人穿着玄色丝绸长衫,袖口绣着暗金色的云纹,站在堆满天文期刊的客厅中央,仿佛从文艺复兴的油画里走出来,却又带着种不属于尘世的疏离感。
“你是谁?怎么进来的?”希尔薇丽摸向桌下的警报器,手指却被他轻轻按住。他的掌心微凉,指尖有层薄茧,像是常年握着某种沉重的器物。
“张兴东。”男人的中文带着奇特的韵律,像古钟在空谷里回响,“我来自你观测的那颗星。”他抬手指向窗外的紫微垣方向,指尖划过的轨迹与光谱仪上的龙形符号完美重合。
希尔薇丽的呼吸骤然停滞。作为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学生,她信奉实证主义,却在此刻不得不面对一个颠覆认知的现实——眼前这个男人,或许真的来自那颗异常的恒星。
二、星轨上的对话
张兴东在希尔薇丽的公寓住了下来。他解释说紫微星的能量异动撕裂了星界壁垒,他作为星主不得不亲自巡查,却因能量耗损暂时无法返回。希尔薇丽将信将疑,却忍不住被他口中的“三界星图”吸引——那是个由二十八星宿构成的立体宇宙模型,与她研究的河外星系有着奇妙的对应。
“你们的星轨计算用开普勒定律吗?”早餐时,希尔薇丽咬着黑面包问道,面前的咖啡杯里浮着层奶泡,被她用小勺划成猎户座的形状。
张兴东正翻看她的星图手稿,玄色袖口扫过桌布,留下淡淡的金粉:“我们用‘周天历’,以北斗为轴,二十八宿为轮。但本质相通,都是描述天体运行的秩序。”他指尖点在紫微星的位置,“就像你们说的‘熵增定律’,宇宙终将走向无序,但星轨的意义,在于在无序中建立暂时的平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