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2 / 2)

这就是商业丛林法则的残酷之处——只有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顾方远之所以敢打这场硬仗,正是因为他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仿冒厂家的产品质量都很差吗?

当然不是。

在众多仿冒企业中,确实存在一些注重质量的厂家。

但问题是,这些质量尚可的仿冒品,反而在无形中为顾家品牌做了宣传。

它们虽然会短期内影响利润,却不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致命打击。

以后利用法律武器,在家失去的重新拿回来就可以了!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商品。

它们不仅价格低廉,质量更是惨不忍睹,严重损害着顾家品牌的声誉。

一个企业的根基是什么?

正是品牌价值!

而这些劣质仿冒品,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锄头,正在疯狂刨挖着顾家的根基,必须尽快铲除!

随着舆论战的深入,正品与假货之争愈演愈烈。

几起市井间的争执案例,也被传到顾方远这里。

【场景一:供销社前的争执】

县城供销社门口排着长队。张婶挎着印有“劳动最光荣”的帆布包,突然拉住隔壁李阿姨的蓝布褂子:“大妹子,你这顾家水果罐头看着咋不对劲呢?”

李阿姨得意地拍了拍印着大红字的玻璃罐:“供销社新进的,比百货大楼便宜三毛钱呢!”

张婶从“为人民服务”的绿挎包里掏出一张《正牌和盗牌商品区分》,指着上面的报道:“你看看,正品罐头的铁皮盖是光面的,你这个有花纹。还有,”她指着罐底,“正品这里打着钢印批号,你这个就一个红戳子。”

排队的人群都凑过来看热闹。

李阿姨的脸“腾”地红了,把罐头往篮子里一塞:“能吃不就行了!”说完急匆匆往家走,身后传来七嘴八舌的议论。

【场景二:工厂门口的较真】

国营纺织厂下班铃刚响。

天气即将入冬,两个穿着劳动布工装的青工在厂门口跺着脚取暖。

“小王,你这袋顾家汽水哪买的?供销社这两天都断货了。”

小王得意地晃了晃印着“振兴中华”字样的塑料袋:“四围山集市买的,才一毛五一袋!”

老李接过来对着路灯看了看:“你小子怕是买到假货了。”他指着袋口,“正品是机器封口,整齐得很。你这个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拿烙铁烫的。”又闻了闻,“正品是橘子香,你这咋一股糖精味?”

小王的笑容僵在脸上。

这时厂区广播响起《歌唱祖国》的旋律,他低着头快步走开,把那袋汽水悄悄扔进了路边的铁皮垃圾桶。

【场景三:居委会门口的辩论】

居委会门口的黑板报前,一群大妈正在讨论今年冬天穿棉袄好,还是穿羽绒服好。

这时,刚好有一位大家熟悉的大妈从她们旁边路过。

“老刘,你这件羽绒服看着真厚实,哪买的?”

刘阿姨得意地摸着印有“顾家”商标的衣领:“我儿子从四围山买的,才三十五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