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难言的表情(2 / 2)
但是,我们这台设备,是在一穷二白、被封锁的条件下,靠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用算盘计算参数,用最简陋的机床加工部件,一点一滴拼凑调试出来的!
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破了封锁,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10^-5托,对于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许多应用研究,比如为七机部配套的某些耐高温光学薄膜、为机械部研制的耐磨涂层,是完全够用并且取得了实际成果的。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不能因为暂时落后,就否定自己艰苦奋斗的成果。”
赵锐似乎没料到教授会如此坦诚,抿了抿嘴,没再继续反驳,但脸上那点不以为然并未完全消散。
陆青阳的目光看向了一台国产的SC-16型光线示波器,以及旁边展示柜里几片镀了不同厚度铝膜的玻璃样品。
他若有所思,然后开口问道:
“李教授,您刚才提到耐磨涂层应用,我注意到这台示波器记录的是膜厚监控信号。
我想请教一下,这种对薄膜沉积过程的实时监控技术,除了服务于光学和半导体基础研究,它的精确控制思想,是否有可能‘下沉’应用到更广泛的工业领域?
比如,地方上的中小型机械厂,设备上的关键运动部件比磨损是老大难问题。
如果能有相对简易,成本可控的技术,给这些部件表面镀上一层哪怕微米级的硬质合金膜,是否有可能显着提升它们的寿命?
这种应用,对真空度的要求,是否比前沿物理研究可以放宽一些?”
陆青阳的问题,从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低端”角度切入,直接把高高在上的实验室技术,拉到了遍地开花的县办工厂、社办工厂的现实需求层面。
这思维跳跃之大,让所有人都是一愣。
李教授猛地一拍大腿:“好,问得好,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陆青阳。”
“陆青阳同学,你这个思路太有价值了。”
李教授的声音充满了兴奋,“对,真空镀膜技术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表面处理手段。你提到的机械部件表面强化,正是它大显身手的舞台。
而且你说到点子上了,对于工业耐磨镀层,真空度要求确实可以适当降低,10^-4甚至10^-3托量级,结合合适的工艺,完全有可能实现。
关键在于精确控制膜层成分、厚度和结合力,这恰恰是我们现在这套监控系统可以保证的。”
他指着那台光线示波器,“如果能简化设备,降低成本,推广到地方工厂,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那才是真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这个想法,非常有启发性!”
李教授毫不吝啬的赞赏,让陆青阳的问题瞬间从“跨界”变成了“远见”。
赵锐站在一旁,看着陆青阳因为提出一个“土气”的点子而受到教授如此推崇,脸上露出了难言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