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泼天的富贵,大家都要向韩国公学习(2 / 2)
哪怕陛下给了他秘旨,让他扩充匠师数量,又以内帑全力支持工部采买,不用把账目移交到户部去审批,耗费大量时间。
但工部还负责一个国家的后勤、水利还有其他制造等诸多事务。
远的不提,光是最近要复工的凤阳皇宫的建造一事,薛祥无法亲自盯着,工部侍郎又被撤了一个,他还要留一个副手侍郎做事。
所以目前工部能用的匠师不少,但能用的官员实在是捉襟见肘了。
“嗯……”
朱元璋沉吟片刻,看向刘基。
“老先生,监察院的情况怎么样?咱记得监察院改革后,所用的人数减少了许多来着?”
刘基一直没有上奏过人手短缺相关的事情,朱元璋是明知故问。
如此大好时机,君臣不利用一番,那这个早朝不就白上了吗?
“回陛下,御台史的官员虽有不少与胡党有嫌,但没有了那些人,督察院按照新的官制,依旧能够勉强运作一段时日,如今所缺的官员,有右督御史、右副督御史以及左右佥督御史,等到时日长了,积累的事情多了,需要这些官员来整理资料,拿主意定弹劾奏疏。”
此话一出,不少官员内心火热了起来。
这些可都是手握大权的高官位置,如今朝堂之上,陛下能用的熟人不多,他们都有机会擢升。
可新官制是已经精简过的官员配置,大概削减了一成的主事、司长等职。
一个部门以前总有一两个衙司很清闲,一年到头也做不了几天的事,平时其他衙司忙起来用人的话,调任过去也只能打打下手。
出了错没他们的责任,但立功了,功名簿上总能挂着他们的名字,甚至比真正干实事的人排名还要靠前,能让陛下一眼看见。
这些位置大多是用来给功勋权贵之后镀金当跳板的,古来有之。
因此大家都很排斥新官制。
一旦革除了这些闲职,他们族中子弟往后想混个官职,不就都要真才实干了吗?
但刘基摆在眼前的高官厚禄,谁也不想错过。
朱元璋看到不少人急着抓耳挠腮,犹豫不决,又给他们嘴里塞了一块馅饼。
“薛爱卿,工部的空缺呢?”
“回陛下,暂缺右侍郎、左郎中,以及酒司各级官员,还有对接建造海船的将官。”
薛祥之前专门写了封奏本,都递上去好几天了。
他也不知道陛下为何要当众询问,反正如实回答就是了。
只是,等他回答完,突然感觉浑身毛毛燥燥的,朝着四下张望,就见不少人正用火热的目光盯着自己。
尤其是右边武将那一拨人,那眼神炙热的能把他当场烤化了似的,让他不禁暗中怀疑,自己又说错了什么话,得罪了这群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