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不愿回去(1 / 2)

姜淳于他们中饭吃的早,等忙着折纸盒,发现路上多了些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脚步匆匆赶回去做饭。

再等半个小时左右,男人们纷纷开始往家走,大家说着话,议论着一天的收入。

整个棚户区,好像突然活了过来。

矮胖的大姐走后,姜淳于他们的房门就没关,也没人再上门。

进进出出的人都知道22号住了人,路过的时候齐刷刷地扭头看。

屋里没有开灯,吃饭的饭厅有些昏暗,只能看见有三个人影坐在桌子前,看不清男女,也看不清年龄。

三口人,住22号房,看样子这家子是有点资产的。

大家也只是路过的时候扭头看看,却没一个人进门问一声,或者搭一句话。

就好像,住在这条路上的人,和后面巷子里的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

之前住22号房的是一家四口,条件就不差,来的时候就租了这间房子。

男人带着儿子在码头扛活,女人带着闺女给几户人家做清扫。

空暇的时候,一家还会去赶海,捡到海货吃不完的就晒干,有的时候也能换点钱。

一家四口都能很能干,手脚勤快不说,也很有眼力劲会来事。

没两年,母女就因为事情做的利索,得了其中一个东家的看中,让她男人和儿子去看守院子,平时就是修剪草坪,种花收拾院子的活计。

女人带着闺女,也在这家,找了份打扫的活计。

一家四口都搬出了棚户区,住进了主家单独给佣人建的小楼里。

这大概是住在棚户区人,能够够上的,最好的工作。

一家人都有工作,有钱拿有饭吃,旱涝保收,还有主家提供的房子住。

只要好好干,一家人一个月攒下的钱,都够回老家建套很阔绰的砖瓦房。

当然,这种运气并不是谁都能有的。

大部分棚户区的人,还是像李大山一样,一家几口住在十几二十平的木板屋里。

冬天冷,夏天热。

可尽管这样,他们也不愿意回去。

回去的日子更难,在这里,只要你肯干,起码能吃饱饭,还能攒点钱。

攒下来的钱,在这里不算什么,但是回去妥妥就是一笔财富,足够一家人很好的生活。

等到一点钟后,棚户区的人又像潮水一般散去,很快整个棚户区又安静了下来。

只偶尔能听见几个孩童,远远传来的笑闹声。

下午,章鱼出去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夹了一块九十公分宽,一米八长的木板,还有两个半米高的木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