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集:博物馆的心跳(2 / 2)
“怎么不是活物?”陈默想起王叔说的话,“老物件被人摸得多了,自己就长记性。你想想,三千年了,埋在土里听着地脉的动静,挖出来后被人摸、被人看,怎么可能没震动?”
老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库房。他给青铜鼎挂上微型传感器,连着测了三天三夜。数据出来那天,他抱着电脑冲进陈默办公室,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像条不安分的鱼。“真有!”他指着峰值处,“夜里最明显,像是……像是呼吸的节奏。”
他们花了两周时间做转化装置。把传感器采集到的震动频率放大、过滤,再通过特殊线路传到复制品内部的发声模块里。当王叔把复制品放回展台时,陈默伸手摸了摸鼎身,冰凉的青铜质感下,似乎真有微弱的震颤在游走,像初春冻土下的草芽在拱动。
“叫什么好呢?”李薇看着装置面板上的按钮,“声纹播放器?”
陈默摇摇头,看向窗外。小满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展厅门口,还是那件蓝色连帽衫。“叫‘文物心跳’吧。”他说。
那天下午三点零五分,小满像往常一样走向角落。陈默示意工作人员别出声,自己悄悄按下了复制品的启动键。
起初没什么特别的。男孩照旧趴在玻璃墙上,耳朵贴着复制品。展厅里的孩子们在摸陶俑,老人在看拓片,阳光透过玻璃,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
三分钟后,陈默看到小满的肩膀猛地抖了一下。
他走过去时,正听见复制品里传出低沉的嗡鸣。不是清脆的敲击声,也不是电流的杂音,是种很厚重的震动,像远处闷雷滚过山谷,又像大型货轮驶过深海时的低频回响。那声音裹着时光的质感,带着泥土的腥气,顺着耳朵钻进心里,让人想起暴雨前压在天际的乌云,想起冬夜里壁炉里的余烬,想起所有沉在记忆深处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听到了吗?”陈默蹲在男孩身边。
小满没说话,却慢慢直起身子。他的手离开玻璃,悬在半空,指尖微微颤抖,像只第一次尝试飞翔的鸟。几秒钟后,那只手终于落下去,轻轻按在了青铜鼎复制品的腹部。
“它在跳!”
男孩突然开口,声音又轻又亮,像冰面裂开时的脆响。陈默愣住了——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小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