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家庭加工作坊计划(2 / 2)

王川这边出人出技术,负责生产加工。

分成比例三元,两元,一元。

对此,小魏没有任何意见。

王川家里有缝纫机,农村却不缺的就是手巧的妇女。

加之王川年前搞到一批棉花。

何愁加工不出大量的棉衣棉鞋。

“王哥,要我说你价格定的太低了,一等棉做的鞋帽衣物,咋地还不得十几块钱,供销社和我们商店几块钱一双的棉鞋,里面的棉花都是三等棉,而且只有一点点,这年月的棉花那可是紧俏货,我就不信那帮知青不明白里面的道理。”

没人嫌赚的钱太多,小魏自然也不离开。

身在百货商店工作。

小魏对于一些商业理论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好货不怕卖,就怕买不到。

农村人不懂啥叫物有所值。

城里来的年轻人,还能不懂这个道理。

一分钱一分货,哪怕不要票,也不能将价格定得太低。

“你小子啊,纯纯就是个奸商。”

王川摇头苦笑。

任何年月都不乏精明的买卖人。

“先统计吧,到时候给我个清单,如果这门生意做起来,说不定我还要再买一两台缝纫机。”

目前,王家会使用缝纫机的人已经从三个,增加到四个。

除了王川,徐秀云,张二丫。

三妹张淼也学会了踩缝纫机。

一旦衣帽加工生意做起来,一台缝纫机肯定会不够用。

“行呀,别说是一台两台,就算是四台五台,我也能给你弄到。”

王川点点头,随后问起皮子的事情。

说起这件事,小魏也挺无奈。

愿意购买紫貂皮的买主不少。

可惜,给出的价格都不算太高。

都知道紫貂皮是好东西,问题是县里的有钱人就这么点。

都是些单位的干部,每月拿着死工资。

一两百块看上去不少,不过小魏还想买得更多。

毕竟。

卖得越高,他能拿到的抽成也会跟着多起来。

安慰王川再等等。

实在不行,小魏打算去一趟市区,看看那边有没有大买主。

“老二,你这主意可太绝了!买缝纫机的钱不用你掏,嫂子手里有个几百块,俺们家自己出这个钱。”

回到屯子,王川召开了一次小型家庭会议。

认认真真讲起生产加工,供应各地知青的买卖。

张二丫第一个举手赞同,三妹张淼同样连连点头。

知青们有多败家。

二女全都亲眼见识过。

宁可饿肚子,也是打扮得光鲜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