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有心机的人到哪都能混得(2 / 2)
“搞什么名堂,让你们大队过来摆摊卖东西,没让你们什么都往这拿。”
不看不知道,看到张家屯大队拿来的各种商品,李建民真想叫他们活爹。
粮食,五香豆干,卤肉。
李建民还能看到白酒,皮毛手工品,鞋帽衣服。
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大堆。
王川一本正经道:“李副主任,我们这也是响应您的号召,既然要搞活这次的元旦大集,肯定是商品越丰富越好,我们大队排除万难,发挥主观能动……”
“停停停。”
李建民打断王川的套话,说道:“再排除万难,也不能把酒拿出来卖。”
“玩意你们偷偷酿点自己喝没毛病,拿到大集往外卖,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收起来,将这些白酒全都收起来。”
李建民多亏过来瞅一眼。
要不然就出事了。
解放前,几乎每个屯子都有一个烧酒作坊。
自打一切收归国有,酿酒权也被集中在公家手里。
底下人偷偷酿私酒,留着逢年过节用没毛病。
可要是公开拿出来售卖,太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了。
马上,有人过来将酒坛子搬走。
“李副主任,您再帮着瞧瞧,看看还有啥东西不适合拿出来卖。”
王川询问道。
李建民又瞅了几眼,除了偷偷酿的酒,其他东西也不怎么犯忌讳。
“行了,就这样吧,我还要去别的大队瞧瞧,记住,这些酒你们可以自己喝,但绝对不能当成商品往外卖,纵然县里睁一眼闭一只眼,国营酒厂也不会同意的。”
张家屯大队不缺粮食,用粮食酿酒无可厚非。
问题是。
县里一家国营酒厂也会在这里设点卖酒。
同行是冤家。
国营酒厂酿造的白酒口感更好,也未必会有大量老百姓购买。
说一千道一万。
价格直接影响销量。
酒厂的白酒有固定售价,张家屯大队酿造的私酒可以随意定价,单是价格一项,就比国营酒厂低了不少。
这年月,老百姓恨不得将一毛钱掰成两毛钱花。
买东西肯定挑最便宜的。
送走李建民,王川冲着张铁山说道:“张大叔,我说什么来着,把白酒拿过来卖,肯定要挨训。”
“不卖就不卖,留着自己喝。”
张铁山不以为然地招呼人将带来的白酒放起来。
一定要注意保管。
千万别被人偷走了。
上午八点,文化宣传正式开始。
奋斗公社的文化宣传队做好了登台表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