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铜仁:酉水之源、苗侗边地与山雾之间的铿锵声(2 / 2)

这里曾是明清以来铜仁政治、商贸与文化核心,也是一条穿城而过的“水码头街”。城虽不大,却巷巷交错,石板斑驳。街边旧屋上挂着苗绣、银饰、灯笼,孩童奔跑,老人坐在藤椅中晒太阳,看得人心暖。

我停在一间临河的小茶铺门口,老板是一位姓杨的老者,祖上是船夫。

他说:“以前这水直通酉阳,货船来来去去,铜仁哪像现在这么安静?那时候,每条船都有一段故事。”

我问:“现在呢?”

他递给我一杯热茶:“现在我们不讲故事了,讲活法。”

我在小店门口喝着茶,看着对岸楼影和远处山形重叠,恍惚间,我仿佛看见百年前的铜仁,仍在这条水路上轻舟缓行。

我写下:

“铜仁是那种城市——它不在意你记不记得它,

它只负责把那些‘要忘却的细节’守好。

一杯茶,一个船桨,一条旧巷,就是它的脉搏。”

三、江口田间:苗绣与手的记忆

我前往江口县,一路穿山越溪,进了一处名叫“大湾”的苗族村寨。

这里的苗绣不是观光项目,是生活。老人在门前绣花,小孩在石板上跳格子,鸡鸭从田边走过。我拜访了一户三代同堂的绣娘之家,祖母、母亲、女儿三人同时在不同布料上缝针,画线,叠色。

她们告诉我,绣的不只是花和龙,是一个家、一个姓、一个流转的身份。

我问最小的女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