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太原:龙城烟火与并州铁骨,汾水之畔的时代交响(1 / 1)

我是吴阿蒙。

从晋中的深宅大院走出,我北行入城,来到山西的心脏——太原。

这座城市的名字,像一枚沉稳的印章,印在黄土高原之上,也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口。

它曾是“并州”,是唐代名将频出的兵马大营,是晋商与战马共舞的龙城;它又是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炼钢、机械、重工的脊梁。如今的太原,铁锈未尽、楼宇已起,是一个转身之间仍能听到铁轨回音的城市,是一个在高楼夹缝中还能看到汾河缓流的地方。

我来,是想在这“南有龙城、北控雁门”的城市里,听一听,火车鸣笛之后,那些人心里仍未熄灭的钟声。

一、迎泽湖畔:旧地新声,水面如镜

我第一站,是迎泽公园。

这是太原人心中的“城市中庭”。公园环湖而建,湖心亭在春日晨光中被雾气包围,如同一幅水墨初开。岸边有晨练者、书法家、唱秦腔的老人,还有骑小电驴绕湖兜圈的孩子。

我遇到一位在湖边画画的青年,手中是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的是对岸楼群倒映在湖水中的幻象。

我问:“为什么不画亭子?”

他说:“亭子千年不动,楼是每天变的。”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