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鹤岗:北疆煤城,烟火岁月(2 / 2)

巡山途中,老赵向我讲述了林场人的生活:一年四季与山林为伴,冬天驱熊,夏天防火,春秋时节还要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林场食堂里,工人们围坐一桌,啃着小鸡炖蘑菇,畅谈着山林里的新鲜事儿。

我写下:

“森林是北方的屏障,

更是无数家庭的绿色港湾。”

四、边境口岸:中俄交融的烟火气

鹤岗与俄罗斯隔着黑龙江相望,是中国的边境城市。江对岸的小镇——卢布林诺,白墙红顶,异国风情浓郁。每年春秋,中俄口岸贸易如火如荼。沿江的中俄商贸街,摆满了俄罗斯巧克力、蜂蜜、琥珀饰品。两国商人用夹杂着汉语、俄语、东三省方言的“混搭腔”讨价还价。

我在商贸街一家俄式面包店,遇到一位俄罗斯小伙亚历山大。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邀请我品尝他们的黑麦面包和熏鱼。谈及鹤岗,他竖起大拇指:“中国的城市,生活很有温度,很有味道。”

夜幕降临,江边的灯光点亮,市民散步、垂钓,隔江望着俄罗斯小镇的灯火,有一种独特的浪漫。

我写下:

“江水无国界,

友谊和烟火气,随波流转在两岸。”

五、多元文化与工人之家

鹤岗虽小,却汇聚了众多移民和少数民族。汉族、满族、赫哲族等共同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边地人情”。赫哲族的鱼皮画、歌舞和祭江习俗至今在鹤岗流传。每逢节庆,老城区广场便热闹非凡,锣鼓喧天,歌声悠扬。

我受邀去参加一户工人家庭的聚餐。餐桌上,锅包肉、酱骨头、饺子轮番登场,热气腾腾的菜肴和爽朗的笑声让人忘却严寒。饭后,主人还请我尝试赫哲族的鱼皮手工艺,老人细致地讲解着制作工序,手指翻飞间,是一段段关于这片土地的口述史。

我写下:

“这里的饭桌,

是矿工与伐木工、移民与边民共同的温暖。”

六、煤城的未来:转型与希望

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用新的方式谋求未来。新一代年轻人返乡创业,尝试用文旅、生态农业、跨境电商等为家乡注入活力。老矿区改造为文创园区、矿工博物馆,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