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布尔津:额尔齐斯,诗意边境(2 / 2)

都带着自由、坚韧与流浪者的歌。”

三、喀纳斯之门:通往童话的路

布尔津,是通往喀纳斯湖的必经之地。清晨,公路上满是前往喀纳斯的车辆和旅人。公路两侧松林密布、草场丰盈,哈萨克牧民赶着马群、牛羊缓缓行走。偶有图瓦人骑马弹唱,年轻的导游在车窗外挥手问候。

车行至布尔津以北,景色愈发壮丽。白桦林、冷杉、松树交织成绿色的海洋。小木屋散落在林间,牧民在河边搭建起夏季牧场。公路旁的河流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水面如蓝宝石一般清澈。

路上遇见一位图瓦族老人,他用汉语和俄语与我攀谈,讲述着祖辈迁徙、捕鱼、放牧和喀纳斯湖的神话。图瓦人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游猎民族之一,他们以桦皮船和马头琴闻名,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

我写下:

“喀纳斯,是梦开始的地方。

每一条小路,都通往森林深处的童话,

每一个故事,都有雪山和湖水的倒影。”

四、多民族交响:边疆市集的烟火

布尔津是一座典型的多民族边城。哈萨克、蒙古、图瓦、俄罗斯、汉、回等族群在这里世代共居。市区的清真寺、俄式教堂、蒙古包、哈萨克毡房、图瓦木屋各具风情。

我走进布尔津的早市。街头摊贩们摆出新鲜的鱼、牛奶、蜂蜜、松茸、桦皮制品、毛皮帽、手工刀具、俄式面包。小吃摊上有烤鱼、羊肉串、奶茶、列巴、风干肉、抓饭、馕,香气扑鼻。人们用哈萨克语、俄语、蒙古语、汉语热情打招呼,笑声和歌声交织成最温暖的日常。

夜晚,河边步行街灯火辉映。游客与本地人在街头歌舞,青年男女弹唱冬不拉,老人们围坐下棋,孩子们追逐着五彩的灯笼。民族交融在这里不是口号,而是生活的本真。

我写下:

“布尔津的夜,

是民族的交响曲,

每一盏灯火,

都照亮着归家的路。”

五、边境风情:森林守望与国际往来

布尔津的地理位置特殊,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边境线上设有界碑与关口,异国风情扑面而来。小镇上不时可见俄式建筑、彩色木屋和俄语标牌,咖啡馆里飘着伏特加和咖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