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阿克苏:丝路绿洲,棉田之海(2 / 2)

阿克苏用一种默契,

连接了机器、阳光与人心。”

提起阿克苏,除了棉花,还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名字——阿克苏苹果。

在阿克苏市南郊,我来到一处果园基地,果树已开花,一朵朵粉白的小花开得灿烂如霞。园主张师傅笑着告诉我:“这些花,就是我们今年的希望。”

他说,阿克苏的苹果甜,是因为白天气温高、晚上降温快,昼夜温差拉大糖分积累,而且这儿的河水、沙壤土、光照都恰到好处。

我咬了一口去年留存的苹果,脆甜、汁多、香浓,几乎立刻征服了味蕾。我问他:“做这行辛苦吗?”他答:“辛苦,但看见满园花开,就觉得一切都值。”

除了苹果,这里还有香梨、核桃、葡萄、红枣,果农们用一季一季的忙碌,将这片绿洲打造成南疆最丰饶的果香之城。

我写下:

“果树,是绿洲的低语,

每一枚果实,都是时光的心意。”

阿克苏是南疆的民族融合样板城。维吾尔族人口居多,也有汉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多个民族。市区里,清真寺与汉式庙宇相望,广场上人们穿着不同风格的衣裳,跳着同一支乐曲。

我在人民公园的湖边,看到维吾尔族老大爷在弹都塔尔,旁边汉族孩子在放学后练跆拳道,还有回族姑娘坐在长椅上画速写。路人互相点头致意,笑声自然。

我采访了一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他说:“这里没有谁‘包容’谁,大家本来就是一起长大的亲戚朋友。”他说他们社区每年都会办“邻里节”,用的是各族家庭轮流做菜、一起跳舞、一起布置场地的形式。“只有一起动手,才真正了解彼此。”

我写下:

“阿克苏不是拼图,

而是一幅融合的水彩画。

在这里,人种是根,文化是花,

开在一条共同的河流旁。”

近年,阿克苏变得越来越现代。高楼拔地而起,机场、高速、铁路、物流港相继建成,成为连接中亚、南疆、内地的重要枢纽。它既是农业大市,也是工业新城,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节点。

我参观了阿克苏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新材料企业、果品深加工厂、棉纺工业园正在忙碌运转。一位年轻的企业负责人说:“很多人以为新疆发展慢,其实我们一直在往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