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集:布庄里的新剪刀(2 / 2)

“行,”他把布铺开,从腰间摸出剪刀,“你想要个什么样式?”

姑娘局促地绞着衣角:“就……就最普通的,能盖住棉袄就行。”

陈师傅没说话,拿起粉线袋在布上量。按规矩,这尺寸刚够做件合身的褂子,可他想起自己刚娶媳妇那会儿,婆娘总念叨着嫁衣要宽敞些,说“松快日子才过得舒展”。他手腕微微一偏,粉线在布上多画了半寸。

裁的时候,他故意让剪刀在拐角处顿了一下。“咔”的一声轻响,刃口上多了道小小的豁口。姑娘在旁边看得直揪心,他却笑了:“没事,这是给你留的余头。乡下做衣裳爱放肥点,洗几水就正好了。”

其实他知道,这豁口补不上了。这把剪刀跟着他十年,裁过绸缎,也裁过粗麻,从没出过差错。可那天夜里,看着姑娘冻得发紫的嘴唇,他忽然觉得,一道豁口换她个心安,值。

姑娘千恩万谢地走了,雪地里留下一串浅脚印。陈师傅关上门,摸着剪刀上的豁口,突然懂了老掌柜的话——有些东西,比规矩更重要。

西洋剪刀进了祥泰的第三个月,陈师傅只用过三回。一回是裁批量的洋布,小顺在旁边数着数,说比平时快了近一半;另两回是给熟客裁些做裤褂的粗布,他总觉得那剪刀太硬,碰着好料子会“咬”布。

这天晌午,铺子刚清闲下来,门口的铜铃“叮铃”响了。陈师傅抬头,看见个穿月白布衫的年轻媳妇站在门口,怀里抱着个熟睡的孩子,手里牵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

“请问,这里是祥泰布庄吗?”媳妇的声音温温软软的,像苏州河的水。

“是呢,您要点什么?”小顺迎上去,指着货架上的料子,“新到的杭绸,还有东洋来的印花布,做夏装正好。”

媳妇没看那些花哨的,目光落在最里头那匹素色的湖绉上。那是今年新收的好料,色泽像浸过晨露的莲子,摸上去滑溜溜的,是给大户人家做旗袍的。

“师傅,”她转向正在算账的陈师傅,眼神里带着点怯,“我想用这个做件小褂,给我女儿。”

陈师傅放下算盘,打量着那小姑娘。约莫七八岁的样子,眼睛黑亮,跟二十年前那个雪夜里的姑娘有几分像。他心里一动,指了指那匹湖绉:“这料子金贵,不好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