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我们不一定能找到准确的方向(2 / 2)
幸好这次东山古国之行有沈天澜在。
否则,仅仅寻找东山古国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更别说途中可能会有的风险。
更让夏岚等人震撼的是,沈家展现出来的深厚底蕴。
仅从他们拿出的这些地图,就能窥见这个家族底蕴的一角。
他们手里可能掌握着无数这样的地图,记录着中华数千年的实际变化,无论是地形地貌、水文数据,还是民俗风情!
这种信息掌控能力令人震撼。
“如果没有异议,我们明天就按照这条路线出发。”
“预计最多四天,我们就能到达东山古国。”
“……”
沈星沉对夏岚等人说道。
夏岚和那些考古队员,有些困惑地点了点头。
有人指引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完全不用他们操心,对方就把答案摆在他们面前。
在许多人眼里充满谜团的东山古国,在沈家面前却毫无秘密可言。
确定路线后,沈天澜和夏岚等人,按原计划启程。
他们从敦煌出发,进入柴达木盆地,很快便进入了无人区。
张灵原本打算找一个本地向导,可她很快意识到,有这些王氏族人在身边,根本不需要什么向导。
对于考察团来说,请向导是很平常的事。
因为他们的目的地通常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普通人很难到达。
例如那处天宫入口。
如果没有专业的向导带路,他们根本不可能爬上那座雪山。
这次进入柴达木盆地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来应该请一个本地向导来指引方向。
这些向导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在沙漠里的存活几率。
相比外来者,当地人更了解这片沙漠的特性,能够提前察觉危险并采取措施。
但张灵发现,有了王氏族人之后,似乎完全不用请向导了。
这些人简直无所不能。
不仅能在沙漠里准确辨别方位,还能精准判断地下水的流向。
简直是活着的罗盘。
实际上,这对王氏族人来说只是基础训练的一部分。
每一个王氏族人都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包括品尝泥土、辨别水源的能力。
他们能从微小的痕迹中推断出大量信息。
王烈亲自带领十名族人,除非在这沙漠中遇到百年一遇的大风暴,否则基本没什么问题。
虽然沙漠气候干燥,风沙猛烈,但总的来说,这段旅程还算顺利。
他们雇用了不少骆驼,带足了回程所需的物资。
队伍在沙漠中走了几天,穿越广阔的戈壁滩,似乎要一直走下去直到世界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