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跟媳妇儿商量(2 / 2)

“然后,才会考虑要不要来村里卖。”

王东升没有详细去解释这些事情。

反正跟老爹老娘也没有什么关系。

他们想要把厂子发展起来,必然是要以市里为主。

相对来说,市里人的消费能力,要比村里高很多。

蛋糕,对农村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最多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会买上一些,拿来送礼。

“我也懒得管你。”

“你自己弄好了,别让人家骗了你就行。”

王父确实听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再询问。

吃完饭,王东升把媳妇儿叫到里屋,详细的说起了他跟冯卫东,郑永红合作的事情。

“孩儿他爹,咱们还要掏九百块钱吗?”

“会不会赔钱?”

许秀琴倒是听明白了自家男人的意思,她怎么说也是初中生。

只是,对她来说九百块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还是有些担心赔钱的问题。

“放心,有你男人在,肯定陪不了。”

“咱们家,现在有多少存款?”

王东升开口询问道。

这段时间,他卖出去了不少自行车,缝纫机,广播匣子,电视,手表。

具体赚了多少钱,还真不知道。

“家里存款,有一万两千三百八十五块七毛五分。”

“还有十六台缝纫机,八辆自行车,五个广播匣子,十一个电子表,三块手表,两台电视机,没有把货拿回来。”

“这一笔货款,我也没有算进去。”

许秀琴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记账本,翻开最新一页,递给王东升。

“两台电视,是谁卖出去的?”

王东升记得前两天他除了缝纫机和自行车之外,其他的东西,全都买回来了。

这才一天多的时间,又多出这么多东西,实在是让他有些意外。

“两台电视,是三姐卖出去的。”

“都是十二寸电视,七百一台。”

“广播匣子,手表,是爹娘和其他几个姐姐卖出去的。”

“电子表是建设,宏伟卖出去的。”

许秀琴详细把这些东西是谁卖出去的,卖了多少钱说了一遍。

广播匣子,没有加价,都是八十一台,手表,价格则是有些不同,上海牌手表,卖的价格在二百二到二百四。

电子表统一四十五块钱。

提成已经提前给了宏伟,建设。

“行,我明天去了市里,再把这些东西拉回来。”

没有自行车和缝纫机,这些东西拉回来就容易多了。

王东升大致把账本看了一眼,还给了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