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崩解之潮下的石域域守护与石魂的重塑(1 / 1)
如同被顽童捏碎的陶土,原本棱角分明的岩石在脚下化作齑粉。星忆每迈出一步,都会在灰棕色的碎石堆里陷下半尺深的脚印,抬脚时裹挟的石粒簌簌坠落,在防护屏障上撞出细碎的声响。手环上融合了植魂、水魂与空魂的纹路泛着土黄色微光,与石域的苍茫色调融为一体,却在接触到崩解能量的刹那微微刺痛皮肤。
“石域结构完整度仅存 23%。” 光明裁决者的全息面板上,代表岩石密度的褐色数据流正以每分钟 0.7% 的速度崩塌,“崩解之潮已吞噬西部四百一十座石山,现存岩体中,91% 出现分子链断裂,包括支撑石域穹顶的万年岩柱与守护石脉的玄武石林。” 他指向东南方向,那里的天际线涌动着浑浊的黄雾,仿佛大地正在蒸发,“核心区在碎岩渊,探测显示崩解浓度是外围的三千倍,任何岩石接触后都会在十息内化为粉尘。”
墨宇轩弯腰拾起一块巴掌大的岩石,指尖刚触碰到表面,岩石边缘便如酥饼般剥落。他将灵力注入岩体内部,能清晰感知到构成岩石的分子正以疯狂的速度离散,原本紧密咬合的晶体结构如同被强行拆散的齿轮,在能量冲击下发出痛苦的震颤。“不是风化作用。” 他捻碎手中的碎石,粉末从指缝间漏下,“里面有离散的崩解因子,它们在破坏分子间的引力,连岩石亿万年形成的记忆都被拆解了。”
星忆的手环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水晶碎片投射的影像里,一座巍峨的石山正在上演最后的崩塌。灰褐色的山体先是出现蛛网般的裂痕,裂缝中渗出淡黄色的气雾,如同岩石在流血;紧接着整座山峰开始震颤,巨大的岩块从山腰剥落,在坠落过程中便分解成碎石,撞击地面时扬起漫天烟尘;山脚下的石制建筑群如同被无形的手揉碎的纸模型,精美的浮雕在崩解中化作模糊的泥团;最终整座石山消失在黄雾中,只留下一个不断扩大的碎石坑,坑底的岩床上刻着与影像中相同的诡异符号。
“这是岩石分子记忆被解构的痕迹。” 星忆放大符号细节,那些由石粒组成的线条正在不断离散重组,如同无法凝固的流沙,“崩解之潮不仅在摧毁石域的形体,还在改写岩石凝聚的法则。再这样下去,所有岩石都会忘记如何聚合,整个石域会永远保持粉尘状态。”
三人沿着裸露的石脉向碎岩渊推进,沿途的景象触目惊心。曾经连绵起伏的山脉变成了绵延的碎石丘陵,坡面上还能看到未完全崩解的岩块悬在半空,仿佛随时会化作粉尘;刻满古老岩画的石壁已变得斑驳不堪,那些记录着石域历史的图案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淡化,如同被雨水冲刷的涂鸦;石缝中偶尔能看到石化的生物残骸,它们的轮廓在崩解能量的侵蚀下逐渐模糊,最终与周围的碎石融为一体。
在一处半坍塌的石窟前,他们发现了一位正在用泥浆修补岩壁的老石匠。老人的双手布满了裂口,沾满了灰黄色的石粉,他手中的石锤和凿子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刃口崩裂成锯齿状。看到三人走近,老石匠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光,随即又黯淡下去。
“补不住了……” 他放下工具,声音沙哑得像是在摩擦石块,“这崩解之潮比山洪还厉害,昨天刚砌好的石墙,今天就变成了一堆泥。” 他指向石窟深处,那里堆放着数十块刻满纹路的石板,“祖上传下的《石经》就刻在这些石板上,记载着凝聚岩石的法子,但现在……” 老人抚摸着一块石板,上面的纹路已变得浅淡模糊,“连石头都记不住自己该是什么样子了,这些字还有什么用?”
星忆蹲下身,轻轻触碰石板上的纹路,手环的土黄色光芒渗入石质内部。在光芒的照耀下,石板深处隐约有流动的光点,那些是尚未完全离散的分子记忆,正顽强地维持着最后的结构。“您知道石域最初的岩核在哪里吗?” 她抬头问道,“最古老的岩石里,或许保留着抵抗崩解的力量。”
老石匠摇了摇头,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年轻时听师父说过,碎岩渊底下有块‘不灭石’,是石域的根。可三十年前那场大崩解后,就再也没人能靠近那里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核桃大小的黑色石头,石面光滑如镜,“这是从不灭石上崩落的碎片,据说能稳固石质,但现在……” 石头在他掌心轻轻碎裂,化作带着金属光泽的粉末,“连它都撑不住了。”
墨宇轩接过石粉仔细观察,这些粉末在阳光下泛着细微的金属光泽,显微镜下可见无数细小的晶体正在快速离散。他将灵力凝聚成细丝注入粉末,那些晶体竟短暂地重新聚合,形成微小的岩石结构,却在灵力散去的瞬间再次崩解。“里面有稳定的分子记忆,但太微弱了。” 他眉头紧锁,“崩解因子会主动攻击聚合的分子,我们需要找到能持续提供凝聚能量的源头。”
光明裁决者释放出地底探测器,金属探头刚钻入地面三米便传来刺耳的碎裂声。回收的残骸显示,地下岩层已变成蜂窝状结构,原本致密的岩体布满了气泡般的空洞,每个空洞中都漂浮着淡黄色的崩解因子,它们在接触金属时会迅速附着、渗透,最终导致物质结构崩溃。“岩石的分子键是空域域的骨架,现在键能被中和,岩体自然无法维持形态。” 光明裁决者调出三维模型,“要修复石域,必须重建分子间的引力场,而核心就在不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