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离都西使(1 / 1)

1121 章:离都西使

枢密院议事厅的晨光斜斜切过案上的《金帐汗国舆图》,舆图边缘因反复摩挲起了毛边,耶律楚材的指尖停在 “基辅” 二字旁的红圈上 —— 那是波斯商队传回的 “岁贡停滞” 标记。“上月从基辅返回的绸缎商张万禀称,米哈伊尔已将金帐汗国派驻的税吏软禁,商路关卡的通行费涨了三成,” 他抬眼看向厅内官员,语气凝重,“若任其自立,中都经草原至欧洲的商路恐断,届时漠南皮毛、西域香料都会断供,影响中枢税银。”

李御史捧着《西域商情册》补充:“更要紧的是,金帐汗国大汗拔都正率军围攻巴格达,无暇西顾,米哈伊尔派使者去波斯求援,若与波斯结盟,草原格局将生变数。此时遣使通好,是最佳时机。” 厅内陷入沉默,木质座椅摩擦地面的声响格外清晰,萧虎坐在末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服袖口 —— 那里还留着早年在漠北征战时磨出的细微纹路。

忽必烈起身打破沉默,目光扫过众人:“萧将军久镇漠北,曾与克烈、乃蛮等部交涉数十次,熟稔草原仪轨与外交分寸,且早年随成吉思汗西征时,曾途经基辅外围,知晓当地风土,由他出使最为稳妥。” 这话既避开了中都权力纠葛,又点出萧虎的独特优势,耶律楚材立刻附和:“忽必烈大汗所言极是,萧将军务实沉稳,定能不辱使命。”

萧虎缓缓起身,袍角扫过案下的铜炉,炉中檀香灰簌簌落下:“若中枢信得过,臣愿领此职。但需三事:其一,调译官郭守敬同行 —— 他曾在金帐汗国留居三年,通俄语与蒙古语;其二,备国书需蒙、汉、俄三种文字对照,由翰林院资深笔吏草拟;其三,礼物除丝绸、瓷器外,需加十匹三河马 —— 米哈伊尔近年热衷养马,此物比金银更合其意。”

耶律楚材一一应下:“三日内定当备齐。国书由翰林院掌院学士亲自执笔,礼物从内库调拨,郭守敬即刻从礼部调至枢密院听用。” 萧虎躬身谢恩,目光掠过忽必烈时,两人均微微颔首 —— 昔日权力博弈的锋芒敛去,只剩同为大元臣子的默契。

枢密院侧厅次日便成了遴选随员的临时场所,萧虎坐在案后,面前站着三名候选人。郭守敬身着青色译官袍,手中捧着一卷《金帐汗国语汇》,开篇 “问候”“赠礼” 等条目旁密密麻麻写满注释。“至元四十二年,臣随商队驻基辅半年,米哈伊尔的首席顾问安德烈曾教臣俄语礼仪,” 他翻开册中夹着的纸条,“这是安德烈的笔迹样本,可用于核对国书回执真伪。”

萧虎接过纸条,指尖抚过遒劲的俄文字母:“你且用俄语说‘通好互市,共护商路’。” 郭守敬流利应答,发音顿挫间带着草原腔调,萧虎点头:“译官之职,非你莫属。”

第二名候选人是户部主事赵全,他捧着《草原物资兑换册》,册中详细记录着不同部落的兑换偏好:“克烈部喜丝绸换羊,保加利亚部爱瓷器换马匹,基辅周边则认三河马为硬通货。” 他指着册中 “一匹上等丝绸换三只成年母羊” 的条目,“去年臣去漠南调粮,用此比例与也速该首领交易,分毫不差。” 萧虎问:“若遇部落坐地起价如何?” 赵全答:“可先赠小件礼物示好,再按清单交涉,若仍僵持,便以‘中枢另有商路可选’施压 —— 草原部落最忌商路断绝。”

最后是禁军百户孙和,他肩宽背厚,腰间挎着一把锈迹斑斑的腰刀。“臣曾在漠北卫所驻守五年,熟悉弩箭、信号弹的野外使用,” 他解开背上的包裹,取出一副强弩,“此弩加装了倍力装置,五十步内可穿透皮甲,外层裹毡布伪装,不易被部落察觉。” 他又拿出两枚信号弹,“红弹升空后可维持一盏茶功夫,绿弹则用于报平安,夜间可视距离三里。”

萧虎让孙和演示弩箭装填,见他动作娴熟,点头道:“你负责护卫与军械,需确保队伍安全无虞。” 三名随员选定后,萧虎将《西行实务手册》递给他仨:“每日卯时汇总行程、物资、敌情,不得延误。”

第三日清晨,内库太监领着萧虎一行人查验礼物。内库分为三殿,东殿堆放丝绸,西殿陈列瓷器,中殿则是马匹牲畜。东殿内,二十名库役正将丝绸按质地分类 —— 蜀锦三十匹、吴绫七十匹、素绸一百匹,每匹都盖着 “内库监制” 的朱红印章。萧虎随手抽出一匹蜀锦,展开后见织纹细密,牡丹图案栩栩如生,对赵全道:“蜀锦赠予米哈伊尔,吴绫分赠其部将,素绸留作沿途兑换。”

西殿的青花瓷整齐码放在木架上,有碗、盘、瓶三种器型,瓶身多绘缠枝莲纹。库役捧来一只青花梅瓶,萧虎对着晨光细看,见釉色均匀,无一丝开片:“五十件需逐一检查,有瑕疵的一律更换 —— 米哈伊尔好面子,礼物不可有半点差池。” 郭守敬补充:“可在瓶底刻‘大元赠基辅’字样,用蒙、俄两种文字,显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