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鬼才?(1 / 2)

《七里香》的持续火爆和《俗人回档》在网文圈的异军突起,让“晨哥”这个名字彻底成为了龙国文化圈的现象级存在。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在音乐和文学两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位“横空出世的天才”。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关于“晨哥”的新闻。

“从《童年》到《七里香》,晨哥用三首歌定义龙国乐坛新高度!”

“《俗人回档》:网文界的一股清流,晨哥用文字温暖千万读者!”

“音乐文学双开花,晨哥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时间,“晨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照片(校庆晚会和MV中的截图)被广泛传播,他的歌曲被大街小巷循环播放,他的小说被无数读者追捧。青藤文化也因此水涨船高,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跃成为业内瞩目的“潜力股”。

然而,伴随着鲜花和掌声而来的,往往还有质疑和争议。当一个人的成就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围时,各种猜测和质疑便会应运而生。

首先是音乐圈。一些资深音乐人或明或暗地表达了他们的怀疑。

“现在的年轻人啊,稍微有点成绩就被捧上天了。” 一位老牌歌手在接受采访时意有所指地说,“音乐是需要沉淀的,不是靠一两首 catchy 的歌就能称‘天才’的。”

“我也觉得奇怪,” 一位音乐制作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晨哥的三首歌,风格差异极大,《童年》是校园民谣,《海阔天空》是摇滚,《七里香》是中国风,每一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一个新人,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驾驭这么多种风格?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这些言论很快在网上引起了讨论。

“楼上说得有道理,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难道真的有这么天才的人吗?”

“什么叫不可思议?天才就是天才,普通人当然理解不了!”

“我觉得可能是有高人指点吧,不然一个新人怎么可能这么厉害?”

“会不会是哪个大佬的小号啊?故意用新人身份出来玩票?”

紧接着,网文圈也开始出现类似的声音。《俗人回档》的成功,让一些靠套路文吃饭的作者感到了威胁,也让一些人对杨晨的“创作能力”产生了怀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