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聊城谋局死囚替罪风云(1 / 1)

上文书说道藩王从两军阵前退回本军大营,踏入营帐的那一刻,凛冽的寒风仿佛也被他裹挟了进来,帐内的烛火猛地晃了晃,光线一阵明暗不定。他眉头紧蹙,神色凝重,毫不犹豫地当即传令:“速召众将前来议事!”

不过片刻,将领们鱼贯而入,营帐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王猛向前一步,双手抱拳,沉声道:“大王,依末将之见,咱们不妨寻几个死囚来顶罪,如此或可解眼下之急。”藩王听闻,眼中骤现一丝光亮,猛地一拍桌案,激动道:“妙啊!王将军此言,恰似暗夜明灯!”说罢,他抬手示意众人噤声,又朝四周警惕地扫了一眼,压低声音道:“诸位,随我到偏房详议。”

偏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严肃的面庞。藩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我自猎鹰山归来时,李斌便提醒过寻替死囚一事,只是需提前谋划好他们的说辞。王猛,你觉得这三个死囚从何处找寻为宜?”王猛微微颔首,赞道:“李先生当真足智多谋,此计甚妙!依我看,咱们要寻的,须是那些被判死刑,且家中有父母、妻儿之人。这般死囚,因牵挂家人,定会听从安排。若是寻些无牵无挂之徒,万一他们为求活命出卖我们,那可就麻烦了。”藩王深以为然,重重地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限五日之内,务必找出三个符合条件之人!”

军令如山,众人立刻分头行动,展开秘密搜寻。此时正值寒冬,凛冽的北风如刀子般刮过,帐篷被吹得呼呼作响,似乎随时都会被掀翻。藩王在营帐中焦急地来回踱步,每走一步,地上的枯草便被踩得簌簌作响。他时不时停下,透过营帐缝隙望向外面那一片昏沉灰暗的天色,寒风裹挟着黄沙,让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萧索。

他再次传令各将领:“全力排查,其一,必须是死刑犯;其二,家中要有父母、妻儿,最好还有年幼子女。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天,士兵们在寒风中四处奔走,手脚冻得通红,耳朵也被冻得生疼,可一无所获。第二天,情况依旧如此,藩王在营帐中坐立不安,帐外的风声愈发凄厉,仿佛是命运的嘲笑声。为了加快进度,他咬了咬牙,高声宣布:“若能找到符合条件之人,赏军银一百两!”

重赏之下,士兵们的搜寻热情高涨,然而军营里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依旧毫无所获。到了第三天傍晚,天色渐暗,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仿佛触手可及。寒风愈发肆虐,吹得人睁不开眼。藩王望着帐外那愈发浓重的夜色,心中的烦躁如野草般疯长。

他再也坐不住了,猛地站起身,再次下令:“找到符合条件的死囚,赏黄金一千两!”这一消息传开,士兵们在刺骨的寒风中更加卖力地搜寻,可直到第三天深夜,除了呼啸的风声,依旧毫无结果。

藩王心急如焚,在营帐中不停地转圈,脚下的枯草被踩得粉碎。突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咬牙决定:“找到满足条件之人,再加两千两,赏黄金三千两!并且,本王保证养活死囚的妻儿老小一辈子!”

这一下,整个军营都沸腾了起来。士兵们纷纷在这冰天雪地中四处打听,尽管寒风割面,手脚早已麻木,但重赏的诱惑让他们忘却了寒冷。

终于,第四天上午,一名士兵顶着一头的寒霜,匆匆冲进营帐,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启禀藩王殿下!找到了三个合适的人,他们是攻打宝鸡时的逃兵,家中只有妻儿老小,完全符合条件!”藩王原本黯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说道:“快!快带上来!”

三个死囚被带了进来,他们衣衫褴褛,神色惶恐,在这寒冷的天气里瑟瑟发抖。藩王满脸堆笑,说道:“好,就是你们三个。”三人低着头,微微点头,声音颤抖地应道:“是……是我们。”藩王接着说:“都起来吧。”这一下,三个死囚满脸茫然,对视一眼,心中暗自疑惑:我们不是死囚吗?怎么还让起来?

藩王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惑,走上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解释道:“你们虽犯了死刑,但只要按我说的做,还是可以为家人谋得莫大的好处。

继续说道三千两黄金,我会即刻派人送到你们家中。

另外,我还会写一封文书,你们签字画押,从此以后,你们家人的吃穿用度、生老病死,皆由本王负责。”三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又互相对视了一眼,连忙跪地谢道:“藩王殿下,多谢您的大恩大德!我们都是将死之人,能为家人做这些,已经心满意足了。”

藩王微微颔首,又问道:“你们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尽管说,我都会派人帮你们传达。”死囚们犹豫了一下,其中一人鼓起勇气说道:“我们……我们想再见家人一面,不知可不可以?”藩王面露难色,沉思片刻后说道:“见面一事,确实有些棘手,明日便是约定之期。这样吧,你们先下去,我即刻派人去接他们。明日在两军阵前,我再与对方商议能否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