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石头不说谎,但它会改作业(2 / 2)
愤怒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荒诞而苦涩的笑意。
她靠在冰冷的晶格阵列上,低声呢喃:“我们总说要保存真相,可谁规定,真相不能被重写?”或许,在风的眼中,一段充满生命喜悦的笑声,比一场悲壮的告别,更值得被铭记。
她站直身体,关掉了警报,将那枚被修改过的晶格放回原位,没有做任何新的标注。
就让它成为一个沉默的谜题,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与此同时,在讲述站的露天教室内,林小雨正带着一群年轻的学生复现教科书上的经典实验——“三道弧线”共振。
这是许墨留下的最基础的风语入门教学,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在沙盘上激发出三道平行的弧线,象征着人、自然与知识的和谐。
标准的频率发生器嗡嗡作响,但沙盘上的细沙却纹丝不动,像是在无声地嘲笑着人类刻板的模仿。
“老师,频率不对吗?”一个学生小声问。
林小雨皱眉检查着设备,一切参数都完美无误。
她一遍遍尝试,沙盘却始终拒绝回应。
正当她准备宣布实验失败时,一个角落里的学生,一个名叫阿哲的瘦弱男孩,突然举起了一支他自己用芦苇削成的笛子。
那笛子粗糙不堪,甚至没有精准的音孔。
“老师,我能试试吗?”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阿哲将芦笛凑到唇边,闭上眼睛,吹出了一段不成调的旋律。
那声音断断续续,充满了即兴的、笨拙的摸索,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真诚。
就在笛声响起的第三秒,沙盘骤然起了反应。
沙粒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剧烈地舞蹈、翻滚,最终,三道清晰而深刻的弧线浮现在沙面。
但所有人都惊呆了——图腾并未就此结束,在第三道弧线的末端,一条全新的、蜿蜒的波浪线延伸出来,坚定地指向不远处的图书馆方向。
林小雨心中巨震,她冲到阿哲面前,追问他为何要这么做。
男孩有些羞涩地挠挠头:“我……我昨晚刚读完许墨老师的手稿,他在里面说,知识不该是固定的公式,它应该像风一样,随环境而变形,与使用者的心跳共鸣。所以我想,风可能不想听机器的声音。”
林小雨看着沙盘上那条指向图书馆的新增指引,再看看男孩眼中闪烁的光芒,一个念头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风,不认冰冷的程序,它只认那些“真心想要使用知识的人”。
这股无形的力量,不仅在改变知识的传承方式,更在悄然介入人类的决策核心。
在讲述议会的最高决策室里,小海正对着巨大的决策沙盘,脸色凝重。
这个沙盘是人类划分势力范围、规划资源路径的战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