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土里长出来的路(2 / 2)

这凝胶一旦接触到空气,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硬化,在根系周围形成一张复杂而精密的网状结构。

林小雨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切下一块凝胶样本。

经过现场仪器的快速分析,结果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这东西的质量极轻,强度却超乎想象,其性能参数竟与许墨早年设计稿中一种名为“生态骨材”的理想化材料惊人地吻合。

更奇特的是,当夜幕降临,这些由凝胶构成的地下网络会发出微弱的、如同呼吸般的荧光。

光的纹路并非静止,而是随着夜风的吹拂方向,在土壤下缓缓流动,宛如大地深处的星河。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念头在林小雨脑中闪现。

她下令团队用这种凝胶,就地浇筑一座横跨田间灌溉渠的简易桥梁基座。

次日清晨,当她再次来到现场时,眼前的一幕彻底颠覆了她对工程学的认知。

那两个昨晚才浇筑好的桥墩,竟在一夜之间自行生长出了无数细密的分支,如同活物的触须般深深嵌入两侧的土壤深处,甚至巧妙地避开了几处松软的土层,找到了最坚实的承重点。

它仿佛在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学习”了如何承重。

助手在一旁目瞪口呆,准备调集设备进行加固。

林小雨却抬手制止了他,她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只下达了一个简短的命令:“停止一切人工干预,让桥自己长完。”

远方的聚落议会厅,小海正在主持最后一次“讲述议会”。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角落:“从今天起,废除所有纸质档案与电子备份。”

人群瞬间哗然,质疑声四起。

没有了记录,文明如何传承?

历史如何为证?

小海没有辩解,只是平静地指向窗外。

庭院中,一名双目失明的孩童正伸出小手,轻轻抚摸着一个陶罐。

陶罐表面并非光滑,而是布满了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螺旋状纹理。

孩童的手指在纹理上缓缓滑过,口中竟一字不差地复述出三天前议会第三项决议的全部内容。

整个议会厅瞬间鸦雀无声。

小海收回目光,声音沉重而有力:“以前,我们怕记不住。现在,我们怕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