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营救计划(2 / 2)
B线穿山路,靠向导,时间长风险中;
C线飞机直接撤,风险高但最快。每条又细分三套预案,应对变数。
诺基亚又震,一条加密短信:货准备好,老地方接货。
我起身打开柜子,翻出件灰工装,内衬暗袋里藏着伪造的白家通行证和一张银联卡。
这两天把存款都取出来换成美刀和金条,存进城北的保险柜。半年攒的三十五万,扣掉前期消耗,还剩二十八万零碎,勉强够用。
看表,凌晨一点十七,该动身了。
园区后门的彪子认识我,点头就放行。踩着电动三轮,穿过僻静小道,在一家灯光惨白的破网吧前停下。
"来了啊。"老板抬头,满脸菜色,眼圈发黑。他递过来个塑料袋,"轻点使,现在这玩意儿不好搞。"
袋里两部一次性大哥大,一张泰国电话卡,一支水果牌GPS。这些东西市面上难寻,黑市价格翻了三倍。
"剩下的玩意儿呢?"我声音压得比蚊子还低。
老板嘴角一抽,从柜台下摸出个鞋盒大小的包裹:"拿着赶紧滚,烫手。"
回房,拆开报纸。里面是把92改五,连号都磨了,两个弹匣,十六发子弹,外加一包白粉——军用止痛药,能让半条命的人撑着走十公里。
把家伙分开藏好,再检查一遍整套方案。物资差不多备齐了,接下来确定时间和细节安排。
早八点,抵达城郊废弃造纸厂后面的3号仓库。老杨已经靠在叉车上抽烟,瘦骨嶙峋,浑身烟味,左耳少了半截,眼神却跟刀子似的。
老杨在越南混了二十年,当年给美国佬做向导,后来靠走私起家,帮南边不少官做些见不得光的买卖。
"东西呢?"我开门见山。
老杨撇嘴:"操,脸跟便秘了十天似的,来根烟再说。"
我掏烟给他点上,他才从叉车后头拖出两包帆布袋:"两套,防弹衣加耳麦,毛子货,能挡9毫米。皮薄,不显,就是距离太近防不住,懂吧?"
检查装备——轻型防弹背心,RBP-2型号,俄产,结实但有年头了;
两个捷联牌耳机式通讯器,3公里内有效;
两枚烟雾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货;
一把东德产军刺,入肉无声的那种。
"还有事。"我掏出张纸条,上面写着个名字,"帮找这个人,越南佬,会说中文,最好熟悉北边地形。"
老杨叼着烟看了眼:"阮明?那狗日的欠我两条人命,你找他准没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