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幸存者(下)(2 / 2)
"那边几个重庆女孩,只信任会说重庆话的人。"
自从从红楼获救,小樱就主动协助心理疏导工作,尽管自己也是受害者。
"别太勉强。"
她摇头:"忙着才好,没工夫想别的。而且..."她顿了顿,视线落在走廊尽头的几个轮椅上。
"能帮上忙,感觉...像活着。"
我没再说什么,投入工作是对抗创伤记忆的一种方式,也是重建自我价值的过程。
这一点,身为老千的我明白。
下午的工作地点在会客区,原度假村的接待大厅,如今摆着几张简易长桌,桌上堆满了失踪人口的档案。
三十多位家属带着泛黄的照片,操着各种方言,眼里是绝望和希望交织的光芒。
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至少七十岁了,瘦骨如柴,脸上的皱纹像树皮一样纵横交错。
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衣服,手上青筋凸起,布满老茧。
他的孙子三年前失踪,全家积蓄都用在寻人上。
见到我,老人颤颤巍巍站起来,从贴身口袋掏出一张用塑料袋包着的照片。
"小伙子,帮个忙。"他的声音颤抖,"你帮忙看一眼,我孙子,在不在这里。"
照片上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穿着校服,笑容腼腆。
我仔细记下信息,对照电脑里刚刚建立的简易数据库,但没有发现匹配记录。
正准备告诉老人没有消息,突然想起十三号园区还有一批未完全核实身份的少年。
"您再等等。"我对老人说,"我再查一个地方。"
找到一部能用的老式电话,拨通驻守十三号园区的李芸号码。
她接通后,我说明情况,请她查询未确认身份的少年名单。
"等着。"电话那头传来翻找文件的声音。
隔了几分钟,传真机开始工作,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慢慢吐出来。
我屏住呼吸,一张张翻看,第三张,一个消瘦的少年,眼神空洞,头发剃得很短,但面部轮廓与老人给的照片高度吻合。
"找到了。"我对老人说,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十三号园区,情况还算稳定,明天可以安排你们见面。"
老人愣住了,像是没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