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团队文化塑造(2 / 2)

他给新成员讲解时总会说:"我们的算法不是凭空而来," 他指着 1959 年的群论手稿,"是老周师傅在矿洞用竹筒算出来的,是老赵师傅用铜尺刻出来的。"

二、仪式建构:让精神具象为可见的符号

(一)保密誓词的代际迭代

每月 15 日的保密宣誓仪式,誓词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

1957 年版:"保守密电,如护生命,竹筒为凭,蜂蜡为证";

1962 年版:"齿轮转动,密钥重生,行业需求,牢记于心";

1966 年版:"甲骨凿孔,竹简留痕,今之密码,传承匠心"。

宣誓后,每人需触摸 "密码树" 碑上的蜂蜡手印,老赵的手印旁刻着 "茶岭矿 1958",小王的手印边注着 "17 齿模数",新技术员的手印下方,会由老技工刻上首次独立完成的技术节点。小李的手印旁,老赵刻下 "29 岁,首制 17 齿桦木齿轮"。

(二)功勋设备的精神加冕

当 "63 型" 密码机退役,退役仪式比任何设备验收都隆重:

老赵为设备卸下蜂蜡涂层,将其封入玻璃展柜,"这层蜡跟了它三年," 他对着新成员,"在上海金库防过油墨,在漠河哨所抗过 - 50℃,现在该让它休息了;"

小陈在设备铭牌背面刻下所有经手人的工号,"1962 年 6 月,老赵校准齿轮;1963 年 3 月,小王改良接点;1965 年 1 月,小张调试模数..." 这些名字,比任何技术参数都更让新成员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