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教育普及成效评估(2 / 2)

科普小册子的知识留存:《密码就在身边》读者能否用抗联粮袋原理解释熵源,"1986 年问卷调查," 中学生组正确率达 65%,"成为后续教材修订的重要依据"。

二、教育普及成效:在历史实践中检验传承成果

(一)人才培养质量:从生存技能到安全基因

1. 基础教育:生存智慧的启蒙扎根

中小学密码素养评估:

"粮袋密码大闯关" 竞赛显示,"85% 的小学生能理解重量差加密逻辑,"2028 年教育部数据,"32% 的学生能关联到" 抗联战士用粮食守护安全 "的历史背景";

"矿洞刻齿小匠人" 体验课中,"78% 的初中生能说出 0.98 毫米模数的容错意义," 设备记录显示,"刻齿时的手部稳定度比未参与课程的学生高 40%"。

科技馆沉浸式学习成效:

"抗联密营 VR 历险" 的青少年参与度达 70%,"完成任务的学生中,"60% 能准确复述 1943 年密营通信的历史细节,"比传统展览高 55%";

"矿洞时光机" 互动展的考核数据,"刻坏第 10 根竹筒时播放的老周师傅视频," 使学生对 "误差即安全" 的理解度提升 65%"。

2. 职业教育:匠人精神的代际传承

密码职业学院考核数据:

"刻刀的温度" 工作坊学员,"70% 能准确描述 17 度刻刀角的历史由来," 触觉手套记录显示,"其刻齿压力曲线与老匠人巅峰时期的重合度达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