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年 11 月 20 日 密钥重置(1 / 1)
【卷首语】
【画面:1964 年 11 月 20 日深夜的加密机房,37 级优先级的密钥体系图谱贴在土墙,第 19 级权限的红色标记被煤油灯照出光晕。陈恒的铅笔在 1962 年密钥手册的第 37 页划出直线,将 “电磁脉冲防护” 字样与第 19 级权限框连在一起,线条误差≤0.37 毫米。示波器上,新旧密钥的验证波形在 37 赫兹处重叠,19 级权限的触发脉冲宽度稳定在 1.9 毫秒,与 1962 年测试记录完全吻合。字幕浮现:当 1962 年的 37 级框架装进新的防护指令,第 19 级权限不是简单的数字 —— 这是密钥体系对历史参数的精准承袭。】
一、框架承袭:37 级体系的历史锚点
戈壁的寒风从机房缝隙钻进来,卷起 1962 年密钥手册的纸角。陈恒按住手册第 37 页,指尖抚过 “优先级分级标准” 的铅印字迹,墨迹因常年翻阅已泛白,却仍能看清 “每级权限对应 0.37 秒响应阈值” 的标注。技术员小马在旁铺开新密钥体系草图,37 个分级框与旧手册的排版完全对齐,只是第 19 级的空白处被红笔圈出 —— 那里将填入 “电磁脉冲防护”。
“1962 年设计时就预留了 19 级以上的扩展空间。” 陈恒忽然开口,声音被风裹得发颤,“当时第 19 级写的是‘特殊环境加密’,现在正好用得上。” 他从铁皮柜取出 1962 年的分级论证报告,第 19 页的铅笔批注 “建议关联电磁参数” 被油灯照亮,笔迹力度与此刻小马在草图上的标注完全一致,铅笔压痕深度 0.98 毫米。
团队成员围站在土墙前,用大头针将新旧体系图钉在一起,37 级权限的对应关系在影子里形成网格。老工程师周工发现,新体系第 19 级的权限范围,与 1962 年 “特殊环境” 的描述误差仅 0.1 页,“就像 1962 年的图纸早画好了今天的位置”。陈恒没说话,只是将 1962 年的分级测试数据与新体系的计算结果并排写下,两组 37 个数值的偏差均≤0.01。
二、权限校准:第 19 级的防护编码
煤油灯的灯芯爆了个火星,照亮第 19 级权限的参数表。陈恒的钢笔悬在 “触发条件” 一栏,迟迟未落 ——1962 年的测试中,第 19 级从未实际启用,仅理论设定为 “0.19 秒加密延迟”。现在要将其与电磁脉冲防护绑定,必须验证延迟是否匹配脉冲持续时间。
小马递来 1962 年的极限测试记录,第 37 组数据显示:19 级权限的理论延迟与模拟电磁脉冲的 1.9 毫秒持续时间,存在 0.02 秒偏差。“得调小 0.02 秒。” 陈恒忽然擦掉草稿上的数字,“1964 年的脉冲监测数据比 1962 年精确,这个偏差必须修正。” 他翻开核爆观测站的记录册,11 月 1 日截获的 37 赫兹信号持续时间,正好是 1.9 毫秒,与修正后的延迟完全吻合。
校准持续到后半夜,第 19 级的触发阈值被最终定为 “电磁脉冲强度≥3.7 高斯时自动激活”。陈恒让小马用 1962 年的校验设备测试,当模拟脉冲达到阈值,密钥系统的响应时间显示 1.9 毫秒,与设定值分毫不差。周工在旁记录:“1962 年的硬件竟能完美识别新参数。” 陈恒指着设备铭牌上的 “1962 年 3 月制造” 字样,“因为 37 级体系的底层逻辑从没变过。”
三、心理博弈:参数验证的沉默较量
晨光爬上示波器时,新密钥体系进入压力测试阶段。第 19 级权限的连续触发实验中,第 37 次测试出现 0.01 秒延迟,与 1962 年的历史误差完全一致。小马额头冒汗,“是不是硬件老化了?” 陈恒却盯着 1962 年的故障记录,第 19 页明确写着 “每 37 次触发允许 0.01 秒偏差”。
“这不是故障,是 1962 年设计时就允许的容错范围。” 陈恒的声音很稳,指尖在记录册上划出两道平行线,一道是 1962 年的误差曲线,一道是当前测试结果,在 37 次触发点完全重叠。周工忽然想起 1962 年分级论证时的争论,有人坚持要消除这 0.01 秒偏差,是陈恒力主保留 “与历史数据兼容的冗余度”。
此刻,机房里的沉默比寒风更甚。每个人都在心里比对两组数据:1962 年的理论设计与 1964 年的实战需求,通过第 19 级权限的 0.01 秒偏差完成了对话。陈恒将测试报告推到众人面前,37 级权限的验证通过率 100%,其中第 19 级的匹配度达 99.9%,“这不是巧合,是 1962 年的远见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