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茅山之请(1 / 1)

茅山的云雾比龙虎山更淡,像一层薄纱罩在翠绿的峰峦间。九霄万福宫的金顶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宫墙下的石阶被香客踩得发亮,每一级都刻着细小的符文,是茅山特有的“镇路符”,能涤荡香客身上的浊气。

林九渊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道袍,腰间悬着桃木剑,步履轻快地踏上石阶。他自幼在茅山长大,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稔于心——左侧那棵千年银杏是师祖亲手栽种,树干上的“福”字符还是他小时候跟着师父画的;右侧的炼丹房飘出硫磺的气味,准是药堂的师兄在炼“凝神丹”。

通报的道童领着他穿过“三天门”,来到议事的“太极殿”。殿内的香案上摆着个青铜香炉,炉中插着三炷长香,香烟笔直向上,在殿顶凝成一朵云纹——这是“三清显灵”的迹象,说明今日议事合道合天。

上首坐着位身着紫色道袍的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正是茅山掌门——玄真道长。他两侧坐着六位长老,其中最左侧的白须长老曾是林九渊的授业恩师,此刻正用目光示意他莫急。

“九渊,你下山历练三年,怎么突然回来了?”玄真道长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指尖轻轻敲击着案上的《茅山符经》,“还带着一身瘴气,怕是经历了不少凶险。”

林九渊躬身行礼,将帛书和从丙穴带回来的瘴气样本呈上:“师父,掌门,弟子此次回来,是为借三清铃一用。湘西丙穴有大变,阴山派欲以黄泉骨开启鬼门关,唤‘阴煞之主’,唯有三派法器合力,方能镇压。”

他展开帛书,指着“茅山三清铃”几个字:“这是百年前玄阳真人的手迹,他与肖家先祖、蛇蛊寨老蛊婆联手封印阴煞之主,深知此铃的镇煞之力。如今阵法将在初七子时启动,若再迟疑,湘西乃至天下都将遭殃。”

玄真道长拿起瘴气样本,放在鼻尖轻嗅,眉头渐渐皱起:“是‘阴阳瘴’,混杂着尸煞与阴煞,果然是阴煞之主将要出世的迹象。”他将样本递给身旁的长老,“诸位师弟看看。”

几位长老传阅样本,议论声渐渐响起。右侧的红脸长老沉声道:“三清铃乃祖师爷传下的镇派之宝,铃音能荡尽阴邪,是我茅山的‘定海神针’。当年倭寇攻山,就是靠此铃震退了他们的邪术,从未外借过。九渊,并非师门不帮你,实在是此物太重要了。”

“李师叔,”林九渊抬头,目光诚恳,“弟子知道铃的重要性。但您看这瘴气,已开始侵蚀地脉,再过三日,恐怕连茅山的护山大阵都挡不住。阴煞之主若真出世,天下道门都难逃其祸,何谈保铃?”

他从怀中摸出块玉佩,正是肖天机转交的茅山信物:“这是龙虎山张掌门托我转交的,他已借出小天师印的灵韵。闾山那边,赵青师弟也已动身。三派同气连枝,此刻若不相助,岂非让阴山派笑话?”

授业恩师白须长老突然开口:“掌门,九渊所言有理。三清铃虽重,却重不过天下苍生。况且,我们未必需要借出本体。”他看向林九渊,“你修炼的‘清心诀’已至第九重,能引动铃的灵韵,我这里有枚‘铃芯’,是三年前三清铃重塑时取下的,蕴含其七成功力,或许能暂代。”

玄真道长沉吟片刻,看向林九渊:“铃芯虽能引灵,却需要你的精血催动,稍有不慎便会伤及本源。你愿冒险?”

“弟子愿!”林九渊毫不犹豫,“只要能阻止阴山派,就算耗损十年修为,也在所不惜!”

玄真道长颔首,从案上取下一个紫檀木盒,打开后,里面躺着枚蚕豆大小的铜珠,珠上刻着细密的铃纹,正是铃芯。“此芯借你三日,三日之后,无论成败,需以传讯符告知结果。”他又递给林九渊一卷蓝色符纸,“这是‘荡邪符’,共九张,配合铃芯使用,能增强三倍镇煞之力。”

林九渊双手接过木盒和符纸,只觉铃芯入手微凉,一股清冽的灵力顺着掌心蔓延,与他体内的道家真气完美融合。“多谢掌门!多谢各位师叔!”

白须长老送他至殿外,低声道:“丙穴的七煞聚灵阵,弱点在‘破军星’位,那里的阴气最杂,用铃芯的‘清音’可破。九渊,万事小心,师门等着你的好消息。”

林九渊重重点头,转身疾步下山。山风卷起他的道袍,铃芯在怀中微微震颤,发出细微的“叮咚”声,像是在应和着远处的呼唤。他抬头望向湘西的方向,云层翻涌,仿佛有无数阴兵正在集结。

离初七子时,只剩不到一天了。他必须尽快与肖天机汇合,在阴煞之主破封前,布好最后的防线。

石阶上的镇路符在他脚下亮起微光,像是在为他送行。林九渊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茅山的云雾中,只留下铃芯的清响,在山风中渐渐远去,带着拯救苍生的决心,奔向那场注定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