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赛博种田(1 / 2)

在西北的戈壁边缘,有一个叫“红柳镇”的地方。

这里常年干旱,风沙肆虐。但独特的沙地土质和巨大的昼夜温差,使得这里出产一种品质极高的“沙地蜜薯”。

这种蜜薯,甜度高,口感糯,营养价值丰富。

但因为这里交通不便,劳动力严重缺乏,种植规模一直上不去。

镇上,有一个叫马燕的年轻姑娘。她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家乡,一心想把家乡的沙地蜜薯做成品牌,带领乡亲们致富。

她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上千亩的沙地。但很快,她就遇到了最现实的难题。

蜜薯的种植和收获,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挖苗、栽种、除草、翻土、收获、分拣……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

镇上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和孩子。她开出高价,也请不到足够的工人。

眼看着上千亩的蜜薯,就要烂在地里,马燕急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银行的贷款,乡亲们的期盼,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她看到了“方舟”计划。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以合作社的名义,提交了申请。

她在申请理由里,详细地阐述了自己遇到的困境,以及这个产业对于带动整个地区脱贫的重大意义。

她本以为,自己不属于“因病因残”的范畴,肯定会被拒绝。

没想到,三天后,她接到了寰宇集团审核部门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声音很温柔的女性:“马燕女士,您好。李长夜董事长,亲自批阅了您的申请。他认为,‘方舟’计划,不仅要守护个体,更要守护那些能创造更大价值的‘希望’。您的合作社,就是红柳镇的希望。”

“我们决定,破例为您提供一百台‘天枢’机器人,以‘产业扶持’的名义,租赁给您的合作社。租期三年,同样,每台每月,租金一元。”

接到电话的那一刻,马燕愣了足足一分钟,然后,她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一周后,十辆巨大的、如同移动堡垒般的寰宇集团运输车,穿越了数百公里的戈壁,来到了红柳镇。

一百台专门为农业生产优化过的“天枢”机器人,整齐划一地,站在了马燕和所有乡亲们的面前。

它们被称为“天枢-农夫型”。它们的手掌,可以变换成锄头、铲子、剪刀等各种农具。它们的腿部,被设计成了履带和四足的混合结构,可以适应任何复杂的地形。

马燕只需要在终端上,下达指令。

“目标:一号地块。任务:蜜薯收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