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明武宗游戏豹房(1 / 1)

正德二年深秋,紫禁城的太和殿,登基两年的朱厚照正蹲在龙椅上,手里拿着弹弓瞄准梁上的麻雀,旁边伺候的太监刘瑾赶紧附和:"陛下圣明,不如去豹房,这金銮殿有什么好玩?"

此时的豹房刚在西华门外盖好,朱漆大门上雕着缠枝莲纹,看着像座王府,里头却藏着百十来只猛兽——金钱豹、老虎、黑熊被关在青石砌的兽栏里,吼叫声能传到皇城根。朱厚照不爱住乾清宫,却在豹房里盖了间"观兽阁",每天清晨都要趴在栏杆上看老虎扑食,手里还拿着块生肉逗弄。

朱厚照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孝宗在世时请了翰林院最好的先生教他读《论语》,可他要么装肚子疼,要么就把蝈蝈罐藏在袖子里,上课时蝈蝈一叫,满屋子的人都憋笑。有次讲官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突然站起来说:"君要是不开心,百姓能好过吗?"气得讲官捋着胡子说不出话。

登基后,经筵(皇帝的讲学制度)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按规矩,每月逢五、十要在文华殿听先生讲课,他却总找借口推脱。正德元年三月,讲官们在文华殿等了一个时辰,才见朱厚照带着几个太监慢悠悠走来,身上还穿着绣着猛虎的常服,根本没穿朝服。讲官刚翻开《资治通鉴》,他就打哈欠:"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朕早就听腻了,不如讲讲薛仁贵征西?"

后来索性连经筵都不去了。刘瑾给他出主意:"陛下是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何必被这些老夫子拘束?"他听了这话,当天就把文华殿的经筵桌搬到豹房,改成了"百戏台",让民间艺人来演杂耍、说书,自己则穿着小校尉的衣服,混在人群里叫好,比听《论语》起劲百倍。

有个叫王鏊(ào)的大学士,拖着七十岁的身子跪在豹房门口,哭着求皇帝"回宫理政"。朱厚照从门缝里探出头,扔给他一包刚烤好的鹿肉:"先生尝尝,这是豹房新杀的,比宫里的好吃。"王鏊气得把鹿肉扔在地上:"陛下要是再这样,祖宗的江山就要被玩丢了!"他却笑着说:"江山那么大,丢不了,先生放心回去吧。"

豹房里有的不仅是猛兽。朱厚照让人盖了几十间房,有的改成酒肆,他穿着店小二的衣服站在柜台后算账;有的改成妓院,让宫女扮成妓女,他则装作嫖客挨家"喝酒";最里面还有间"军机房",墙上挂着刀枪剑戟,他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每天带着太监们排兵布阵。

刘瑾最会投其所好,从各地搜罗来奇人异士:有能吞剑的江湖艺人,有会跳西域舞的胡女,还有个叫于永的回回(回族)人,说自己会"房中术",被朱厚照封为"锦衣卫都指挥同知"。这些人在豹房里横行无忌,甚至敢穿着蟒袍跟大臣们抢道,户部尚书韩文看不惯,上奏说:"豹房之内,非复朝廷体统,请陛下斥退奸佞,还宫视事。"结果被刘瑾诬陷"贪赃",贬到了老家。

更荒唐的是,朱厚照还在豹房里养了群"义子",都是些市井无赖、边地武夫,他给他们赐姓朱,封将军、伯爵,其中有个叫江彬的边将,脸上带着刀疤,最会讲战场故事,朱厚照把他当成心腹,连睡觉都同榻而眠。江彬劝他:"陛下是真龙天子,何不亲自去边关看看?说不定能像成祖爷那样打场大胜仗。"

有天夜里,朱厚照带着江彬和几个太监,偷偷溜出德胜门,一路往宣府(今河北宣化)跑。到了边关,他真的穿上铠甲,骑着马在城楼上巡逻,还逼着守将给他开城门,说要"亲征蒙古"。守将不认识他,拿着弓箭对准他:"没有朝廷文书,谁也不能开城门!"

朱厚照在宫里也不安分。他让人把御花园改成"集市",让太监宫女扮成商贩、顾客,自己则提着篮子"买菜",还跟卖豆腐脑的"讨价还价",吵不过就掏出碎银子扔在摊上,哈哈大笑。有次扮成"乞丐",躺在东华门的墙角晒太阳,让刘瑾扮成"施舍的善人",递给他半个窝头,他啃得津津有味。

后宫更是被他搅得鸡犬不宁。他不爱皇后和妃嫔,却喜欢民间女子,听说太原晋王府有个乐工的女儿叫刘良女,能歌善舞,就专门派人去接,一路上用八抬大轿伺候,比接皇后还隆重。到了京城,他让刘良女住豹房的"香云阁",自己则穿着布衣,每天去给她"请安",说:"朕要是个老百姓,就娶你当媳妇,多快活。"

正德九年正月,乾清宫突然失火,火光冲天,映红了半个北京城。朱厚照当时正在豹房喝酒,听见太监禀报,不但不着急,反而拍着手说:"好大一棚烟火!"结果乾清宫被烧得只剩骨架,重建花了几百万两银子,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有百姓编了顺口溜:"皇帝玩得欢,百姓苦黄连;乾清宫烧了,银子全刮干。"

朱厚照最想当的不是皇帝,是将军。正德十二年,他瞒着大臣,偷偷跑到宣府,在那里盖了座"镇国府",挂上"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牌子,还给自己发了俸禄——每年五千石米,比正一品的大将军还多。有蒙古部落小王子率军来犯,他竟然真的带兵出战,在应州(今山西应县)打了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