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省纪委督查(1 / 2)
林居正笑笑说:“知道。美丽国的两个老板,占股只有10%。我觉得,只要能用最低成本做成最好的项目,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有什么关系?况且顶端环保的核心技术领先全国。”
郭栋推过一份《福山街道企业纳税清单》,说:“永益建设去年纳税 5000多万,顶端环保在福山还没落地投产 —— 你让区里怎么跟纳税大户交代?”
林居正注意到对方用 “纳税大户” 而非 “涉案企业”,知道这是在试探他的底线,回答道:“郭书记,环保工程不是论资排辈。永益建设近三年的河道项目,有四项被市质监站列为‘整改工程’,其中 2009 年的龙田河清淤项目,淤泥含水率超标 15%,这些在质量通报里都有。”
他翻开市质监站文件,“老百姓要的不是纳税多的企业,是能把河水治好的企业。”
郭栋忽然起身,走到窗边,凝视区委区政府大院的雪松,微微叹了口气,道:“你在福山搞的‘智慧水务’,有人说‘阳光治河值得推广’,也有人说是为了拿到项目的标新立异之举。”
他转身时语气稍缓,“不过,阳光越亮,阴影越明显。向海市发展太快了,这些年一味追求工业追求经济发展,严重忽视了环境保护,辖区那么多条河流,没有一条是干净的。治污、雨污分流等工程以后是个几千亿的产业,也是纪委和监察局关注的重点领域。”
郭栋重新落座,推过一份区委宣传部出具的《舆情应对建议》,说:“这是区里给你的建议:第一,顶端环保的中标流程,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决策依据,用表格列清楚;第二,你与唐晚意的所有接触记录,包括通话、见面、邮件,全部存档备查。别给人留‘解释不清’的空子。”
“郭书记。” 林居正接过文件,注意到对方用 “建议” 而非 “要求”,意味着留有操作空间,“街道办准备在龙飞村开听证会,把顶端环保的技术方案、报价对比、评标过程全投在幕布上,让村民自己看。唐晚意已经答应来现场解释生物膜技术。透明化,是最好的辟谣。”
郭栋的镜片闪过一丝意外,随即点头道:“舆情应对,疏比堵好。”
林居正以为谈话要结束了,郭栋突然又说:“居正兄弟,2007年的交锋后,我一直关注你,我更愿意相信你是清白的,你懂吗?”
当时,正是他将苏黛玉和林居正带到了市纪委办案点,并亲自审问。
“我懂。”林居正感激地望着他。
“不过,事情闹大了。省纪委关注到了舆情,联合省环保厅成立了调查组,明天入驻向海市,遇龙河项目是督查重点。你们做好准备吧。”
林居正怔了一下,这么小的案子省纪委也来督查?有点说不通啊。
“黄永胜已经被抓了,分分钟交代内幕,永益建设是跟着曹永利主任过来福山街道的。顺藤摸瓜,区里很快就可以把整个链条给扯出来。尚博评估、永益建设还有那家生态科技公司,之间的利益关联应该不难发现。况且,龙田河治理项目一顿烂账,也很容易查清的。”
林居正忍不住说出了心里的话,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投诉曹永利有问题。
郭栋给他续了点茶,笑了笑说:“我刚进纪委的时候,觉得纪委办案按照程序和法律法规来就行了,后来发现,没那么单纯。如今到了区里,我才明白,纪委办案就是搞政治,复杂啊。你要知道,程序和法律不是最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