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益州之行(1 / 2)

这个在古镇长大、带着清北规划方案回乡的年轻人,用三个月时间跑遍村里的每一处角落,以及山上的每一个沟沟坎坎,亲手绘制的改造图纸此刻就装在村民代表的文件袋里。

黄培光赢得了票数,也赢得了民心。

仇志远、黄建强分别以 45 票、38 票垫底,按规则退出竞选。

“新班子肩负着古镇复兴的重任。” 陶礼明笑着总结,目光扫过台下雀跃的村民,“不是靠口号画饼,而是靠脚印铺路。黄培光同志提到的‘小桥流水、花山竹海’,不是空想,是写在清北调研报告里、连回乡投资的侨胞都认可的方案。”

他特意看向林居正,“接下来,街道党工委将严格按照程序,从当选委员中提名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人选,报区委审批。”

散会时,党工委委员周明华凑近一位村干部,低声抱怨:“不过是借了督导组的东风……”

话未说完,便看见黄培光被村民团团围住 —— 有人递上自家晒的桂圆干,有人请教别墅的修缮细节。

姚婉娱抱着文件夹经过,唇角含笑:“周委员,民心所向,可不是‘东风’能吹来的。”

夕阳穿过会议室的花格窗,在 “乡村振兴” 的标语上投下斑驳光影。

林居正望着黄培光笔记本里夹着的乡港文旅协会邀请函,忽然想起他初到龙飞村时,这个年轻人蹲在别墅墙根画图纸的背影 —— 有些改变,从来不是台上的慷慨陈词,而是台下的脚踏实地。

几天后,经过街道党工委讨论研究,确定黄培光为新一任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工作站站长,随后又在股份公司股东大会中被选举为社区股份公司董事长,仇志明担任副书记、副董事长,带一带黄培光,他自己也乐意。

两大家族得到了平衡,略有倾斜。

福山街道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一肩挑”试点任务。

11月12日,周一,推迟了半个月后的第一批科级干部外出培训终于成行,目的是西南时尚之都益州,唐宋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如今益州之繁华,不输当年。

推迟的原因无非是两委换届和曹永利、连春城落马。

林居正本不想去,奈何拗不过姚婉娱,陶礼明也下达了指令,让他务必带队前往,起码要代表街道党工委做个开班讲话。

另外,林居正想给恩师梅傲寒过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