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2 / 2)
追捕账房先生时,其袖中飞出的不是兵器,而是刑部的腰牌。谢渊的勘合符扫过,显形出底层的飞鹰纹:"刑部的人,却用镇刑司的暗桩腰牌。" 先生咬舌前,用瓦剌文低呼:"盐引已过卢沟桥..."
未时,谢渊持勘合符直入刑部,赵南星的乌纱帽在案头泛着冷光,却掩不住眼底的慌乱。"赵大人," 谢渊甩通关文牒,"卢沟关的官马,为何用镇刑司的硫黄墨?"
赵南星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犀角带板:"谢大人说笑了,本部批文向来用墨..." 话未说完,林缚已呈上硫黄墨的化验单:"赵大人的印盒,怕是混了镇刑司的料吧?"
谢渊将赵南星的日常批红与密信花押比对,发现 "赵" 字钩笔的震颤频率完全一致:"三年前,涿州矿难的结案陈词,也是这种颤笔。"赵南星苦笑说:“大人,某是被胁迫... 镇刑司说,不批红,全家性命难保..."
谢渊的勘合符扫过赵南星的官印,显形出底层的飞鹰纹:"刑部尚书却用镇刑司的暗印,你批的不是通关文牒,是敌国的通行证。"
赵南星的供词牵出惊人真相:镇刑司以其家人性命相逼,每月初三批红将官马改道卢沟桥,经晋商总会运往瓦剌,每道盐引抽成二两,七成入镇刑司,三成入其私囊。
谢渊发现每枚盐引的齿痕对应不同分赃者:左缺角是赵南星,右缺角是镇刑司王经历,中缺角是忠勇侯萧忠。"三缺合流,正是周龙密牍里的铁三角。"
林缚根据齿痕在《镇刑司官册》中找出对应官员,每个名字旁都标着与盐引齿痕相同的缺角符号。"大人,这是他们的分赃密码。"
医正破解马脂密信的防腐配方,发现掺入涿州矿砂:"此砂唯有镇刑司刑房才有。" 谢渊望着密信终于明白:周龙用矿砂防腐,是在暗示涿州矿难的真相。
密信背面用矿砂刻着极小的地图,正是晋商总会通往瓦剌的秘道。谢渊的勘合符扫过,显形出 "九月望日" 的瓦剌文,与马行账册、边关军报完全吻合。
赵南星的花押颤笔暗藏通敌次数:"每颤一次代表一次分赃," 谢渊指着密信,"三十七次颤笔就是三十七次卖国。"
这种花押密码后来被写入《风宪官查案要则》,成为识别高层官员通敌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