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一纸弃书轻社稷,千营血泪泣刀兵(1 / 2)
卷首语
《大吴史?职官志》载:"镇刑司,德佑初设,掌监察边军、督核粮饷,本为寄禄之司,非掌兵之职。十四年夏,大同卫围急,司礼监李德全矫旨,命缇骑李谟 ' 暂掌军前机务 ',夺卫指挥岳峰兵权。谟至卫,即改调兵令为 ' 弃大同保宣府 ',违之者以 ' 通敌 ' 论。"
《边镇军制考》补:"大吴军制,边卫调兵需经五军都督府、兵部、边将三司会签,缇骑监军仅掌监察,不得干军政。李谟之权,实由内官与兵部勾结授之,此开阉寺干政、缇骑掌兵之先例,为后来边镇溃乱埋下祸根。"
缇骑持符夺帅旌,军前黑雾掩孤城。
一纸弃书轻社稷,千营血泪泣刀兵。
权奸暗结宫中宦,忠将空垂阃外缨。
莫怪疆场多溃裂,中枢已失是非明。
德佑十四年,大同卫外城角楼。岳峰捂着断指的伤处,血从布巾渗出,在砖地上积成小小的红洼。镇刑司缇骑李谟带着二十名缇骑立在他面前,玄色蟒纹缇骑服在烈日下泛着冷光,腰间的绣春刀比北元的弯刀更让人心寒。
"岳指挥," 李谟展开一卷黄纸,声音平直如铁,"奉司礼监密旨,陛下以你 ' 久战疲钝,恐误军机 ',特命本官暂掌大同卫军政。这是勘合,你且验看。"
岳峰的目光扫过勘合上的朱印 —— 那是镇刑司的印,而非五军都督府的调兵印。按军制,边卫换帅需都督府、兵部双印,镇刑司印只能用于监察文书。他冷笑一声:"李缇骑,你这勘合不合规制。大同卫是国之藩篱,岂是镇刑司能随意插手的?"
李谟身后的缇骑张弩上弦,箭镞直指岳峰。李谟慢条斯理地将勘合收回袖中:"岳指挥是要抗旨?前日玄夜卫密报,说你与宣府卫谢渊书信往来,言及 ' 内患不除,边事难兴 '—— 这话,是想指斥陛下吗?"
岳峰猛地抬头,眼中血丝迸裂:"我与谢大人论的是粮道被阻,何时有半句怨怼陛下?你这是栽赃!"
"是不是栽赃,本官说了不算。" 李谟踱到箭窗旁,望着城外北元的营帐,"但现在,本官说的话,就是军法。从今日起,各营调遣、城防布置,全听本官号令。你若安分,还能留条性命;若再聒噪,这城角楼就是你的葬身地。"
岳峰的亲卫百户周显按刀上前:"李谟!你一个缇骑,敢擅掌兵权?我等只认岳指挥的将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