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忠魂岂容兮埋荒裔,玉辂何惜兮换征鞍(2 / 2)

“岳峰岳峰兮且莫死,

来矣,来矣兮慰九泉!”

德佑十四年八月十三,辰时。保定府的晨光斜斜切过御道,萧桓的銮驾正行至府衙前的牌坊下。车帘外传来甲叶碰撞的脆响,是亲军卫的士兵在换岗 —— 这支护卫亲军,半数是从九边抽调的老兵,甲胄上还带着阳和口的风沙痕迹。萧桓摩挲着膝上的《九边图》,指尖停在大同卫的位置,那里被朱砂圈了个红圈,是三日前出发时,他亲手画的。

"陛下,保定知府备了早膳。" 内侍王瑾的声音贴着车帘传来,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萧桓没应,他在等玄夜卫的塘报。自初六日过真定府,关于大同的消息就断了,只收到谢渊的急递,说 "北元增兵三万,大同内城危殆",后面的字迹被水洇了,像是血渍。

巳时,塘报终于到了。玄夜卫百户周显翻身下马时,甲胄上的霜花簌簌掉落 —— 他是从宣府连夜赶来的,马跑死了两匹。萧桓在府衙正堂接见他,见他怀里揣着个油布包,手抖得厉害,心先沉了半截。

"陛下..." 周显刚开口就哽咽了,油布包里滚出块染血的青砖,砖上刻着 "岳" 字,是岳峰的亲兵用刀凿的。旁边还有半张麻纸,是岳峰的亲书,字迹歪扭,"内城陷,守钟楼,残卒三十,尚可战",最后 "战" 字的捺笔拖得很长,像道血痕。

萧桓的指腹抚过 "尚可战" 三字,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兵部见岳峰的情景。那时岳峰刚从阳和口换防回来,靴底还沾着冻土,奏报镇刑司扣粮,被李谟反咬 "虚报兵额"。萧桓当时信了镇刑司的话,只赏了岳峰十两银子,让他 "安心守边"。此刻想来,那十两银子,够买多少将士的命?

午时,内阁大学士杨荣匆匆进见,身后跟着户部侍郎刘安。杨荣捧着军粮册,眉头拧成个疙瘩:"陛下,保定府存粮仅够大军三日用度,若要急行,需调河间府的储备,至少得五日..."

"五日?" 萧桓猛地拍案,案上的茶杯震得跳起,茶水泼在《九边图》上,晕开片墨渍,正盖在大同的位置,"岳峰能等五日吗?三十个残卒,日食一餐,他们能等吗?"

刘安上前一步,袍角扫过门槛,带着股香料味 —— 这是京官的派头,与周显身上的汗味格格不入。"陛下息怒," 他躬着身,声音平稳得像在念账册,"军粮调度有祖制,擅动河间府储备,需三法司会签..."

"祖制?" 萧桓突然笑了,笑声里裹着寒意,"神武爷定祖制时,是不是说过 ' 见死不救者,非我大吴臣民 '?" 他抓起案上的朱笔,在军粮册上批了 "即刻调粮,延误者斩",笔锋戳穿了纸页,"刘侍郎,这道旨意,够不够你动粮?"

未时,周显又带来个消息:从大同逃出来的小卒王二狗,在宣府见到了谢渊,说岳峰让他带话 ——"镇刑司郑屠引北元入内城,账册在钟楼砖缝"。萧桓捏着二狗的供词,指节泛白,供词里说,郑屠是李谟的表侄,去年因克扣粮饷被岳峰弹劾,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