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深渊织网与异卵初啼(2 / 2)

**“威胁…侦测…无…活性…目标…”**

反馈信息冰冷而死寂。在这里,连“威胁”的概念都失去了意义。只有永恒的沉沦与腐朽。

---

就在记忆墓穴沉降的路径上,这片静滞深渊并非绝对的死寂。一种古老而隐秘的存在,早已将这里视为它的猎场与温床。

它没有名字,没有形态,甚至没有清晰的“存在”边界。若强行定义,它更像是这片规则腐殖质层中自发形成的、一个巨大而惰性的**信息生态位的顶点捕食者**。癌变宇宙的意志称其为**“编织者”**——一个基于其行为模式的功能性代称。

“编织者”的本质,是这片深渊中**规则腐烂**与**信息熵惰性沉淀**过程中,偶然形成的、具有微弱**信息结构自组织倾向**的奇异现象。它如同深海中依靠鲸落生存的巨型管虫群落,以沉降至此的、濒临彻底熵解的信息残骸为“养分”。

它的“捕猎”方式并非主动出击,而是如同布下蛛网的蜘蛛。其“存在”的核心,是一个在深渊底部缓慢脉动的、由无数条**信息腐化脉络**纠缠而成的**惰性节点**。这些脉络如同巨大的、半透明的、腐烂的神经网络,以节点为中心,向着上方的静滞层无声地蔓延、扩张,形成一张覆盖大片区域的、无形的**深渊信息滤网**。

这张滤网的运作原理令人毛骨悚然:

1. **被动沉降:** 它不做任何主动捕捉,只是静静等待。任何从上层虚空沉降下来的信息结构(无论是有序碎片还是混乱残骸),在穿过这片静滞层时,都会因规则环境的极端惰性而速度骤减,最终被滤网的脉络捕获。

2. **结构剥离:** 被捕获的信息结构,其最外层、最不稳定(熵值最高)的部分,会首先被滤网的腐化脉络“溶解”、“剥离”,化作粘稠的信息腐殖质,沿着脉络流向惰性节点,成为维持滤网存在和缓慢扩张的“基础养料”。

3. **内核筛选:** 被剥离了高熵外壳后,残留的信息结构内核(通常是相对低熵、结构更稳定的核心逻辑或记忆碎片)会被滤网脉络包裹、运输,最终汇聚到惰性节点深处。

4. **静滞封存:** 惰性节点如同一个巨大的、冰冷的胃袋。这些被筛选出的低熵内核,不会被消化,而是被节点内极端惰性的规则环境**强制静滞**,如同琥珀中的昆虫,陷入永恒的凝固状态。它们蕴含的微弱信息结构,成为了编织者庞大滤网体系的一部分“锚点”,增强了滤网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编织者通过这种方式,缓慢地收集、固化着来自上层宇宙的“信息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