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千方百计保土壤(2 / 2)

面对胡谷的提议,在场不论是老师还是小谷都没任何意见,因为这个实验对比很客观,而且也不会太浪费时间。

紧接着自然就是各自忙去。

几个老师主要是回去找种子。

临走前,胡谷还特地叮嘱千万别专门挑颗粒饱满,肯定能发芽的种子,就得好的坏的种子一起拿过来。因为他相信他那个弟子培育出来的小麦种子不可能颗颗颗粒饱满,种子有好有坏,本来出芽率就不是百分百,才能更好对比。

毕竟大家对这事都挺感兴趣,因此速度自然也很快,一个多小时后就再次汇聚一堂,并在统一时间,做好具体标记,完成前期准备后,正式开始实验。

比如把土挪到小育种器皿里种植。

又比如喷水湿润。

为了实现数据准确,很多有利于植物种子催芽,以及保证发芽率,防虫害的措施都没有做,就这么直接种下去。

再然后便是专门腾了一个小暖房出来,并且安排了两个老师,四个学生轮流值班,精细照顾的同时做记录,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盯着的那种做记录。

两天后,所有人就再次汇聚一堂。

静静看着里面大部分区域已经郁郁葱葱的培养器皿,一时间都有些沉默。

“原来真不是我的功劳……”

最先开口的是祝杨,同时心情可谓相当低落,眼前之景已经确凿无疑的证明是泥土有神奇效果,真是神奇土块。

而不是他的种子产生变异。

或者去年实验田出了意外。

“正常经过处理也需要7~10天左右才能发芽的种子,现在基本都在两天左右发芽了。我想其实应该用不着数发芽率了,先前那张说明书恐怕是真的。”

虽然目前情况有违他们认知。

但实事求是更是必须的。

“其实可能也不一定违背科学,只是这泥土当中蕴含我们还没有探知清楚的科学原理,可不管如何这都是好事!

虽然不知道从这些泥土当中长出来的植物种子,能不能完美遗传父本母本的优势,以及在普通土壤当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产量,但我觉得还是相当有必要用这些泥土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的。

就是不知道小祝同学你……”

面对自己导师的期盼眼神,祝杨心情虽然依旧十分低落,但还是开口道:

“随便用吧,毕竟本来就不是我的东西,而且人刻意送到农研所门口,应该就是想要送给农研所培育良种。现在虽然没进农研所,但在我们这也不算被埋没,就是不知道农研所会不会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