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全灭金国士兵引爆舆论(1 / 2)
紫宸殿,除后希和昭武女帝外,其余还活着的皇帝都在这汇聚一堂开会。
在此之前。
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忙碌疲倦过。
后希之后的皇帝没有这么忙碌,可以说相当正常,因为后希留给他们的是一个健康的太平江山,不是啥烂摊子。
后希之前的皇帝,也就是他父皇没这么忙,那是因为当时他管理的区域有限,同时通讯不顺畅,哪边出现灾情都得好几天之后才能知道,再加上皇权极受约束,各种小事情根本进不了中枢。
自然也不会忙,忙不起来。
但现在不一样,某件事情在某个地方发生后不到十分钟,相关信息就能迅速汇总到中枢这边。再加上全国各地在不断多出新的土地和新的黑户人口,如今甚至多出了一些军队山匪,不懂规矩且不遵守法律的武林中人,以及来自异界的一些朝廷衙门,简直乱成一锅粥。
为了方便紧急调控,稳定全国。
他们是不得不关注全国各地的情况变动,并不断下发旨意进行紧急处理。
五个皇帝基本两班倒,连轴转。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国内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或者混乱很多年了,所以不少规章制度包括流程,必然会变得越来越繁琐完善。
减少错误的同时避免有人擅权。
整体速度肯定会有所降低。
没出事的时候,这种流程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能够接受,但现在是全国范围内都开始出事。这边多出了些宋国百姓,那边多出了些金国百姓,另一边多出了一些西辽百姓或者说西夏百姓。
各地衙门哪见识过这种情况?
再加上还有固定流程要走,整体的应对速度,是完全跟不上局面的变化。
这时候就需要皇帝下特旨。
皇帝特旨可以规避很多流程。
事后也不能追究流程上的问题。
但是现如今,需要下特旨越权执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五个皇帝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两班倒,都忙得有些头晕目眩,而且一直这么下特旨也不是回事啊,故而这才特地开会准备改一改。
看看能不能颁布一个临时政策。
比如说类似于临时军事管控。
对于这个提议,在场百官,包括五个皇帝都没意见,大家主要讨论的是应该颁布一个怎样的临时政策应对此事。
“诸位陛下,如今各衙门的人手已经完全不够用了,如果紧急扩招,事后裁员恐怕会惹来众怒。所以依臣看还是得发动群众的力量,临时工的力量,临时给予临时工,以及群众们些许特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