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不计代价!(2 / 2)

最起码最起码,也会是个院士。

众人从《数学年刊》网站上,把论文扫描件下载了下来。

论证验证过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想看下,是不是高中生能做到的!

《数学年刊》编辑组是审核过了,新华社也说了,但是此事太过荒谬,事不躬亲的话,很难相信是事实。

“无误…”

“无误…”

“加权筛……厉害!”

“能想到构架这个筛法,真是个天才。”

老教授们叹服地点了点头。

同时,他们想到了一点:

孙振河高中就做到了这一步,那将来又会成长到多高的层次?

50岁的数学家和不到20岁的高中生,证明出1+2是两个概念。

几乎可以预见,他将来的成就不可估量。

绝对会是数学史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现在不知道的是,明年的菲尔兹奖,会不会颁发给孙振河。

如果真能拿下…

那不但打破1954年皮埃尔·塞尔创下的菲尔兹最年轻得主的纪录,将其27岁的成绩,再朝前提一大截。

而且还会是华夏史上第一枚纯华夏籍菲尔兹奖。

不过即便明年获得不了,按照菲尔兹奖只会授予40周岁以内的规定,孙振河的时间还长着。

“那可是菲尔兹奖……”

“如果再拿下沃尔夫、阿贝尔,来个大满贯……”

“他这么年轻,很有可能啊!”

老教授们越想越激动。

马上想到:如果能收他为徒……那将来,他,还有学校,都会有很大的荣光啊!

他们当即拿起座机,拨通了学校管理者的电话。

很快。

国内十几所顶尖的高校招生办,收到了通知。

“联系孙振河的学校,要到联系方式,做老师、家长甚至其兄弟姐妹的思想工作,务必邀请孙振河来咱们学校读书。”

“奖学金先按照100万打底。”

“立即行动,一切从速!”

“不计代价!”

…………

互联网上的海啸,冲进了现实。

各大高校的学生、老师,都市的白领以及知识分子、普通网民,议论着孙振河的事情。

沂河的几十所高中,终于后知后觉地知道了此事。

“三中又出人才了??”

“上次出了个老师,这次是学生,不一样。”

“数学年刊,这个学生比老师还夸张吧…”

“青出于蓝胜于蓝,我打听了,孙振河是Hang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