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达成合作,联合研究院(2 / 2)
不等陶原反驳,他挂了电话。
陈一航心想鑫鑫酱菜有限公司,听起来这么熟悉,打开电脑搜了搜,没有查到。
于是把白婵叫过来。
问了问。
白婵笑道:“咱们市最大的酱菜厂吧,他们家的包装箱,是我爸爸供应的。”
“我要不要问问我爸爸?”
陈一航摆摆手。
“不必了。”
好你个陶原。
让你收购食品厂,你去收全市最大的。
他也想,但现在实力不允许啊!
钱还得花在刀刃上。
白婵道:“下午没安排吧?我和刘蕊去弄金龙鱼的商标和开户。”
陈一航道:“没事,去吧。”
侯仰元那边,从昨天晚上到现在,还没给信息。
不需要她干等着签字。
陈一航估摸着,他们八成是想看敢想,面对这次小危机,能不能顺利度过。
再做决定。
几个亿的合作,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把大千的事情抛到脑后。
下午午睡醒来。
李孜青已回到敢想,陈一航把精力放回到她身上。
27号,还有8天时间。
李孜青就要开始她的主持首秀了。
《华夏好声音》,也是陈一航在微博运营计划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不能随便将就。
陈一航虽然不懂播音主持,但是他了解好声音的运营逻辑。
他回忆着前世好声音的情况,把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整套节目的内容,尽可能地详细地说给李孜青。
不间断地讲了半下午。
陈一航说的口干舌燥。
刚喝了一杯水,还没放下水杯,侯仰元过来了。
“陈总,我们李总想和你聊聊。”
他说完,拨通了电话,递给了陈一航。
陈一航接过。
电话那头是李红岩,听声音比他大不了多少。
两个人聊了几近一个小时。
李红岩和张进不一样,后者谈投资,几乎句句不离企业,完全围绕着风险点、盈利模式和预期收益等等。
李红岩是发散性思维。
从互联网聊到科幻小说,从历史人文到中西文艺复兴,涉猎广泛。
若陈一航真是个体育老师,早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可惜,他是个编剧。
为了写作,天文地理、民俗传说,各类知识点都有涉猎。
两个人谈得那叫一个投机。
李红岩最后总结了他愿意达成本次合作的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