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京华(2 / 2)

崔母对着穿衣镜反复整理枣红色外套的衣领:"琰儿,你看妈这身行吗?会不会太艳?"

崔琰这才想起父母那代人对天安门特殊的情结。他刚要说话,走廊传来李桐父亲的声音:"老崔,你们也起了?"

门一开,李父同样盛装亮相,不同的是他胸前别着枚褪色的毛主席像章。"这是家人当兵是留下的,"他轻抚像章,"专门带来北京。"

三位老人相视一笑,那种只有他们这代人才懂的默契让崔琰眼眶发热。

天安门东侧排队处已经人山人海。崔琰原本安排了VIP通道,却被四位老人坚决否决。

"排队是仪式的一部分。"崔父神情肃穆。他们像朝圣者般站在队列中,晨露打湿了裤脚也毫不在意。

当水晶棺出现在视野里时,崔母突然抓紧了儿子的手。崔琰感觉到母亲的手在微微发抖。崔父则挺直了腰板,行军礼的姿势标准得如同四十年前在部队时一样。

"主席好像睡着了..."崔母出来后抹着眼泪小声说。

"姐,你当年怎么发现姐夫追你的?"颐和园长廊里,李桐咬着冰糖葫芦问崔琬。远处,林昭正架着三脚架拍摄昆明湖全景。

崔琬噗嗤一笑:"他啊,每周三雷打不动'偶遇'我去图书馆。"她模仿林昭当年的语气,"'好巧啊崔同学,又见面了'——连续十三周都说同样的话。"

李桐笑得差点噎住,这情节和崔琰当年每天"恰好"出现在她放学路上的套路如出一辙。

"后来我怎么识破的?"崔琬眨眨眼,"有次他假装看球赛太投入撞到我,结果脱口喊出我名字——那时候我们根本还没正式认识呢!"

两人笑作一团,惊飞了廊檐下的麻雀。李桐突然指着远处:"姐夫要掉湖里了!"

只见林昭为了抓拍十七孔桥的全景,整个人几乎悬在湖岸护栏外。崔琬见怪不怪:"没事,他大学采风时掉过漓江、掉过青海湖,相机比命重要。"

果然,林昭在最后关头被崔琰拽着腰带拉了回来,相机安然无恙。当晚查看照片时,全家人都被那张李桐惊慌伸手、崔琰奋力救援的抓拍逗乐了,画面角落还有半只入镜的野鸭。

王府井百货里,两位母亲上演着购物风格的对台戏。

"这丝巾要三百八?"李母把真丝围巾翻来覆去地检查,"前头那家才要两百。"

柜台小姐刚要解释材质差异,崔母已经爽快地掏出崔琰给的免密信用卡:"麻烦给我拿四条,颜色都要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