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镜像档案的钢印血痕(1 / 2)
我讨厌档案室。
空气中漂浮着尘埃与纸张腐朽的混合气味,像是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坟墓。
手电筒的光柱切开浓稠的黑暗,光束中,无数细小的颗粒正进行着一场无声的狂欢。
我的指尖划过冰冷的金属档案架,分光仪幽蓝色的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
“B区,3排。”我的声音在空旷的地下室里显得有些干涩。
这里是废弃的城市档案馆,官方记录里,它早在五年前就因为地基沉降而被彻底封锁。
但有些秘密,不会因为一纸公文就自行掩埋。
分光仪的探针对准档案架的一颗固定螺栓,屏幕上瞬间弹出复杂的合金成分和微观结构图。
但吸引我视线的,是另一行小字——逆时针磨损角度,73%。
“左利手安装习惯。”我喃喃自语。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像一根针,刺破了伪装的表皮。
建造这座档案馆的工程队里,没有一个惯用左手的技工。
这是陈野留下的档案里,特意标注的一点。
“沈墨,你看这个。”
林疏桐的声音从另一排书架后传来,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抖。
我走过去,看到她蹲在地上,指尖捏着一枚从档案柜底部撬落的圆形钢印。
那钢印很小,边缘已经锈蚀,但中心那两个交错的字母,在手电的光下依然清晰可辨。
M·L。
我的瞳孔猛地一缩。
“和M·L瑞士实验室的设备钢印一模一样。”林疏桐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她抬起头,那双总是清澈如水的眼睛里,此刻翻涌着惊涛骇浪。
M·L实验室,正是她母亲当年进行“生命粒子”研究的地方,也是那场“意外”煤气泄漏事故的发生地。
一个远在瑞士的顶尖生物实验室,为什么会把它的钢印,留在这座被遗忘的城市档案室里?
“不对劲。”我立刻警觉起来,环顾四周。
这地方太安静了,安静得像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我从腰间拔出热成像仪,红外镜头扫过一排排冰冷的铁架,屏幕上是一片死寂的蓝色。
直到,镜头对准我们脚下的地面。
“地下负三层有低温区域!”我低喝一声。
屏幕的正中心,一块巴掌大的区域,呈现出刺眼的深红色,那代表着一个与周围环境温差极大的异常冷源。
负三层?
这座档案馆的官方图纸上,只有负二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