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寒夜孤灯(1 / 2)
暴风雪中的黑龙江畔,能见度不足五米。李云龙带着残存的战士们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跋涉,每个人腰间都拴着麻绳相连。赵刚的担架已经换成雪橇,医护兵每隔十分钟就要用匕首刮掉他脸上结冰的血痂。
"团长...再走...就到苏联哨所了..."侦察兵王根生的声音断断续续,他的耳朵已经冻得发黑。
李云龙眯起独眼望向白茫茫的前方。怀里的铜钱越来越烫,隔着棉衣都能感觉到它在震动——这绝不是普通金属该有的反应。更诡异的是,暴风雪中偶尔闪过的蓝光,竟与铜钱的震动频率完全同步。
"停。"李云龙突然举手,刺刀指向左侧,"那边有灯光。"
微弱的橘色光点透过雪幕,隐约勾勒出座低矮的木屋轮廓。当队伍靠近时,门廊下挂着的物件让所有人呼吸一滞——褪色的抗联军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破门而入的瞬间,三支老式步枪同时对准他们。举枪的是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还穿着1930年代的东北军制服,枪托上刻着的"杨"字依稀可辨。
"杨靖宇将军的..."赵刚挣扎着支起身子。
最年长的老兵突然老泪纵横:"三十年了...终于等到自己人..."
-------
地窖里的油灯映照着墙上的作战地图,墨迹已经褪色,但标记的日军要塞位置依然清晰。李云龙接过老人递来的搪瓷缸,热腾腾的姜汤里漂着最后几粒小米。
"德国人的机器一响,江里的鱼全翻了肚皮。"老兵指着北方,"苏联人撤走前说过...那东西能改变整条黑龙江的流向..."
张大彪检查着地窖角落的武器箱——十几支保养良好的三八大盖,每支枪托都刻着抗联战士的名字。最底下压着本泛黄的日记,记录着1944年某个夜晚,德军运输机在黑龙江坠毁的经过。
"老伯,见过这个吗?"李云龙掏出那枚铜钱。
三个老人同时变色。最瘦小的那个从贴身处取出块怀表,打开后里面嵌着枚相同的铜钱:"杨司令留下的...说哪天要是看见天现蓝光..."
话没说完,地面突然剧烈震动。地窖顶部的煤油灯砸在地上,火苗瞬间窜上旧报纸。众人冲上地面时,远处的黑龙江竟然在隆冬时节解冻了!河中央旋转着诡异的蓝色漩涡,冰层断裂的巨响如同炮击。
"不对..."赵刚突然指向漩涡中心,"那下面有东西在上升!"
一座金属塔尖刺破冰面,上面密布的真空管接二连三亮起。更可怕的是,对岸森林里同时升起三架美军直升机,舱门处垂下的钢索正在吊运某种巨型设备。
"是启动器!"楚云飞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这个本该死在隧道里的男人此刻倚在门框上,半边身子缠着浸血的绷带:"台湾...特种兵...带着最后组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