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汉儿上前(1 / 2)
随着枪声和戳刺杀声的停息,这支想要过来劫掠屠村的东吴士兵悉数被灭。
即便他们大多数也是汉人,
在他们选择对无辜百姓下手之时,他们在刘禅的定义中,就等同于渣滓。
没有任何感化教育价值的那种。
汉军不收渣滓。
众人正在打扫战场时,北边的天空中,升腾出一团红色的焰火。
小队的队长马上拿出千里镜,在两人的协助下,爬上一个院墙,
站在墙头,他把千里镜对准不远处小山顶上的临时兵站。
此时兵站上的信号箱,醒目的红色的数字是13和04
队长冲下面的监军喊道:
“村落13,兵力4队(两百人)!”
小队的监军盘腿坐在地上,快速翻开号码对应本以及舆图,
查看之后回应道:
“是北边的潮泥浦!距离我们这里十二里!”
小队队长正要下令出发,在北边再次升腾起一个绿色的焰火。
“有别的小队更近,他们出发支援了,继续打扫战场,抓紧时间休息!”
警报解除,众人继续打扫战场,堆起来焚烧尸体。
对于汉军的战场处置来说,这群渣滓甚至不配入土为安。
身为汉人,竟然选择向无辜百姓下手,在曹魏与东吴,可能觉得习以为常。
但是在大汉看来,这些都是绝对不容出现的!
小队队长与监军的配合应对,就是刘禅与诸葛丞相商议出来的,给沿海地区制定的应对方式。
这项应对方式,脱胎于兵站的实时消息传递。
简称网格化小队快速响应。
在从青州到扬州沿海的一些制高点,设置高倍千里镜以及特制信号箱的了望台。
地势平坦,没有高山的海岸线,直接使用钢铁支架与水泥,临时浇筑建设出八丈多高的哨塔。
哨塔周围同时作为小队的扎营场所。
制高点与哨塔配合,居高临下观测周围海面上船只的情况。
观测警戒台与哨骑配合,全方位无死角地掌控临海的情况。
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太多数量的军队,像是撒豆子一样进行被动的低效防御。
这种网格化的高效调配,只需要少量的兵力驻守侦查,
就在青州,徐州,扬州的漫长海岸线,搭建起了一个个严密且稳固的网格。
将这些网格里的乡村,划分上编号,每个小队里,都带着对应号码与地图。
按照每队四十人的组合,汉军从南中抽调过来的白杆无当,与神火营搭配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