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结局必惨晚无比(2 / 2)

无人愿与魏军正面交锋,尤其在毫无胜算之时。

众皆望向统领。

此刻统领面容扭曲,思绪紊乱。

盏茶功夫过去,他终于放弃抵抗,虚弱说道:“明晨开城投降。”

话毕,他颓然坐地。

众人听罢欣喜不已,很快散去。

“将军,何以至此?”

身旁士卒疑惑相询。

“还能怎样?”

“与百姓争斗?”

“任由他们胁迫求生?”

统领语气沉重。

士卒闻之,无言以对。

百姓齐至军营劝降,若执意抵抗,势必引发诸多纷争。

更何况多数将士视浔漓百姓如家人。

建业城前车之鉴犹存,百姓早已心灰意冷。

这般境况,令军营上下无不叹息无奈。

“行了。”

“诸位整理妥当,明日我军将敞开城门。”

“迎接魏军接管浔漓城。”

话音刚落,宁将军便转身返回营帐。众将士望着他孤寂的背影消失在营帐内。

于是,大家迅速收拾好营地,早早歇息。

然而,城中百姓虽听闻宁将军归降的消息,心中依旧忐忑不安,焦虑地等待着次日城门开启。

另一边的渡溘城,魏军深夜到达。值守的士兵见状立刻通知了主将。

城中百姓尚在睡梦里,因此除了守军忧心忡忡,其他人全然不知情。

面对魏军的劝降书,渡溘城守军同样感到棘手,处境与浔漓城如出一辙。

不论应战还是投降,结果都不乐观。

若战,必是尸横遍野,最终城破家亡;若降,则有损军威,辜负君恩。

在这两难之间挣扎,不知不觉天已拂晓。

临近开城之时,守军仍未拿定主意。

不开吧,既难以向百姓交代,也显得畏缩怯懦;开了呢,就等于承认失败,屈膝投降。

这一决定关乎民心士气,更关系到未来的局势走向。

时间紧迫,不容犹豫。

就在此时,一名士兵急匆匆赶来禀报:魏军已在北门集结!

守军将领闻言,立刻奔赴北门查看情况。

恰巧被城内的百姓瞧见他匆匆而去的身影。

这一幕似乎印证了坊间流传的种种猜测——城外恐有变故。

不少百姓朝守军将领跑去。

守军将领到达城楼时,魏军已列阵完毕,蓄势待发。

百姓跟随将领至城墙,目睹此景,皆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