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本帅乃吴国大将军诸葛诞(2 / 2)

接着,吴军的十五艘战船继续向下游的浔漓城进发。

待吴军战船离去,渡溘城的百姓才渐渐靠近营地,此时营地空无一人,却整洁如新。

目睹此景,百姓意识到吴军可能很快会卷土重来。

于是,众人迅速返回渡溘城,召集他人商议对策。

许多人认为政权更替与己无关,只求免受战火之苦。若吴国因投降之事加害,他们宁愿一搏。

渡溘城是他们的根基,若在此无法生存,迁至他处亦难有保障。

若吴国断绝生路,那就誓死反抗。

不久,大多数百姓达成共识。

于是,众人恢复日常作息,仿佛魏军与吴军的纷争与己无关。

顺流而下的吴军,距离浔漓城渐近。

两小时后,吴军抵达浔漓城。

诸葛诞立即指挥十五艘战船前往造船码头。

浔漓城的百姓见到挂着吴国旗帜的战船,无不陷入恐慌。

有人匆忙赶往造船厂,将这一情况通知给驻扎在此的魏军将士。

为何魏军多在造船厂?为加快造船进度,所有将士均在此协助工人。

除少数负责城内治安及城墙守备外,其余皆聚集于此。

因此,造船厂的魏军听闻消息,尽皆震惊。

此时曹仁不在,最具备发言权的当属他的副将。

曹仁的副将此刻正陷入沉思。吴军带来了十五艘战船,这意味着吴国此次调动了相当规模的兵力。若每艘战船配两千人,这里就有三万吴军战士。

而浔漓城内魏军总数不足六千人。面对如此悬殊的人数对比,即便地势再有利,被攻破也只是时间问题。更糟的是,当前多数魏军士兵正在造船厂协助制造战船。

更重要的是,以城内现有的防御力量,根本难以应对吴军的战船攻势。若选择抵抗,留在城中的所有魏军都将面临死亡;但若放弃抵抗,又会损害魏军的威名。

于是曹仁的副将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然而不久后,他毅然作出决定。

“召集所有人,我们准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