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智谋非凡(2 / 2)
未待荀彧开口,曹操便爽朗一笑:“哈哈,我还以为多大事呢,原来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公达若不愿追随于我,想必已有明确目标,随他去便是。”
“即便惋惜,也不过是有缘无分,何必纠结?”
这就是那位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的曹操。
可见他对人才的珍视。
即使得知荀攸拒绝,他仅感遗憾,毫无怨恨之意。
荀彧察觉到曹操误解了自己的意图,急忙解释:“主公,公达虽已拒绝,但我的来意并非此事。”
“哦?那又是为何?”
曹操心中惊疑,不知还有何事比荀攸拒绝更紧迫。
荀彧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轻叹一声,反问:“主公可记得,我曾提过一位同窗好友,也是颍川书院出身,郭嘉,如今在袁绍手下?”
曹操略作沉思后应道:“嗯,是有这么个人,怎么了?他也回绝了吗?”
语气依旧淡然,接着说:“回绝便回绝吧,有你、志才和仲德等人,已足够。”
荀彧听出曹操对此事并不重视,急切地说:“主公,万万不可这般轻视,郭嘉绝非常人!”
“哦?此话怎讲?”
曹操微微皱眉,露出一丝疑惑。
他对荀彧的直率习性早已习惯,也正因为欣赏这种坦诚,才格外倚重荀彧。
荀彧的能力毋庸置疑,若换作他人这般直言不讳,恐怕早就惹得曹操不满。
然而在曹操眼中,才华横溢之人值得更多的宽容。
回头想想,曹操确实没太把荀彧提到的郭嘉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郭嘉默默无闻,能力或许平平。
即便荀攸,也是因荀家的声望和“荀氏八龙”
的美誉才受到关注。
荀家作为颍川郡的顶尖家族,世代人才济济,荀攸即使无甚政绩,也曾被何进苦苦邀为幕僚。
董卓掌权时,荀攸依旧获封黄门侍郎,皆因其出自荀家,是难得的栋梁之才。
相较之下,郭嘉缺乏这样的背景,曹操的轻视也属正常。
荀彧听出曹操的怀疑,心中叹息,却仍郑重推荐:“主公,郭嘉绝非等闲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