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攻城过程顺利(2 / 2)
深夜时分,求订阅、首订、自订、全订支持!
**南匈奴全员进入备战状态之际,朔方郡已迎来岳飞的军队。
城内的南匈奴人选择固守不出,毫无迎战之意。
在岳飞眼中,南匈奴放弃大草原的主场优势,转而据城防守,无疑是自寻死路。
游牧民族一生依赖马背生存,战场应在广袤的大草原,而非狭窄的城池。
他们舍长取短,显然是不明智之举。
或许南匈奴人误以为汉人的守城能力强大,认为坚守城池是最佳防御策略。
但他们未曾深思,为何汉军仅凭数千兵力便能守住雁门关,阻挡数万骑兵南下?
一方面,草原上的异族皆为骑兵,不擅攻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再加上他们缺乏攻城器械,空有一腔热血却无从施展。
另一方面,雁门关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古人曾言:“三倍围之,五倍攻之,十倍拔之。”
意思是攻城人数需远超守城人数,才能有所突破。
雁门关作为险要关隘,比普通城池更难被攻破,因此数千守军抵御数万敌军并不稀奇。
从历史来看,中原地区的战争多以攻城为主,汉人擅长防御战术,而南匈奴因游牧习性不擅此道。
加之朔方城年久失修,南匈奴的守城策略显得拙劣无效。
岳飞见状果断下令攻城,直接且高效。
他虽以骑兵为主力,但后勤供应充足,包括必要的攻城器械。
面对损毁严重的朔方城,攻城过程顺利。
在装备齐备后,岳家军发起首轮攻势,匈奴守军几乎毫无抵抗,仅靠箭矢防御。
杨再兴与高宠冲锋在前,率刀盾兵紧随其后,迅速接近城墙。
朔方城因四周无河,故无护城河屏障。
高宠与杨再兴顺利抵达城墙下,随即架起云梯。
守城的南匈奴士兵见状慌忙反击,有人试图推倒云梯,但二人武艺非凡,稳住身形迅速攀爬。
当接近城墙时,大批敌军挥舞武器刺向他们。
杨再兴以长枪支撑身体,在空中完成两圈旋转后精准落地;高宠则挥动虎头錾金枪横扫,凭借巨力击碎敌人武器,使其纷纷后退,为己方开辟出立足之地。
他顺势跃上城墙,稳固阵脚后开始清理残敌,引导后续部队入城。
不久,朔方城宣告失守。
岳飞对此结果早有预料,拥有如此猛将与精锐之师,若不能攻克此城便是奇耻大辱。
占领朔方后,岳飞未作停留,立即率军奔赴下一目标。
朔方之战轻而易举,岳飞留下少量兵力驻守后,便率主力直奔五原。
与此同时,南匈奴单于呼厨泉集结十万大军前来迎战,五原成了双方交锋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