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心中满是无奈(1 / 2)
袁绍急于追赶西凉王的实力,打破了以往的原则,对金榜题名者敞开大门,不论背景一律重用。
他手下虽有不少文武官员,但其中不乏庸才,像以郭图为首的所谓“人才”
更是毫无价值。
因此,袁绍急需引进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而太史慈正是这样的人选。
金榜给予太史慈的高度评价显示了他的雄心壮志和优秀品格,这种忠诚、孝道、信义兼具的人才正是袁绍所需要的。
与此同时,其他诸侯也在争夺太史慈。
曹操不拘一格,命荀彧全力寻找并争取此人加入。
曹操欣赏忠义之士,历史上他对关羽的态度便是例证,他宁愿放走关羽也不愿伤害忠义之魂。
太史慈在金榜中的表现同样彰显出忠义品质,加上他手中掌握的七百吨生铁资源,这对曹操来说极具吸引力。
在徐州的小沛,刘备也渴望得到太史慈。
然而,由于自身缺乏根基,他无力参与竞争,只能希望太史慈暂时未被他人招揽。
等到他成为徐州牧后,再设法招募。
刘备心中充满感激,认为是金榜让他有机会关注到这样的人才。
在西凉的尉犁郡,林枫见到太史慈的名字时,显得十分淡定,认为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这位与孙策齐名的东吴名将,与孙策并列确实合情合理。
对于是否招揽太史慈,林枫态度从容,表示随缘。
毕竟如今麾下武将充足,无需急于一时。
若能招来自然好,若不成也无妨,这是实力雄厚的表现。
以前武将稀缺时,林枫会想尽办法争取,而现在却完全放下了这份执念。
林枫向刘伯温下令,派遣锦衣卫前往辽东寻找太史慈。
若无果,可转至青州东莱郡黄县,因为他知道太史慈的老母居住在那里。
他强调这并非强制任务,绝不能用太史慈的母亲作为筹码。
刘伯温听令后立即行动,对此,郭嘉和荀攸感到震惊,他们从未见过主公如此精准地掌握他人信息,心中满是疑惑。
主公似乎对招揽此人胸有成竹,但又不像是熟悉之人。
那么,他是如何得知对方位置的?难道是在胡说?别开玩笑,刘伯温已领命去传达指令,显然主公对此早有谋划。
然而,郭嘉和荀攸对此一无所知,众人也未表现出惊讶,仿佛这类事屡见不鲜。
黄忠虽新来,却表现得毫不在意,而郭、荀二人则满心疑惑。
回想起自身经历,他们曾被主公详尽了解,不禁心生寒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